品牌:大卫·麦克奎恩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2003年
·ISBN:750803192X
·条码:9787508031927
·版次:2003年8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影视传播主流教材译丛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电视研究的综合性指南手册,它可以用于学生自学,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教材。本书既是学习电视媒介专业的初学者的基础读物,也可以作为选修学位课程学生的入门读本。本书的各编分别对知识主干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等各个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初学者甚至水平更高的人都是必需研究和争论,这些材料力求简明扼要而又全面地介绍复杂的论争、理论和历史。
媒体推荐
总序
没有人会怀疑,电影电视对于当代人日常生活、精神想像乃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很难想像,在今天,如果没有了影像文化,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模样。
正因为如此,随着中国影视传播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影视教育也蓬勃繁荣。全国开设影视课程的大学已经数以千计,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以外,许多综合性大学电都纷纷开设影视专业,培养影视传播的各类人才。与此同时, 一批已经进入影视传播业的从业人员,也开始了新一轮适应媒介竞争的自我学习和专业更新的过程。正是由于影视媒介的发展和这种发展对于影视传播教育的期待,促使我们编选了呈现给读者的这套“影视传播主流教材译丛”。
这一套译本,与过去的影视教育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不仅仅局限为过去那种“影视艺术”教材,而扩大为“影视传播”教材,影视媒介的管理、影视产业、影视职业能力培养等等都被纳入本翻译系列,与中国影视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趋势结合更紧密,也更加具有实用性。这套译丛选择的是欧美国家影视传媒教育中的主流教材,它们多数都数次重印、修订、再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检验,而我们则挑选了最新版本组织翻译。在选择书目的时候,除了,考虑其权威性以外,还考虑到选题是否符合中国读者的迫切需要,比如,我们翻译了《好莱坞电影》,目的就是帮助中国读者深入了解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工业好莱坞、同时帮助我们借鉴好莱坞电影经验以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也考虑到,某些选题是对中国影视传播专业研究薄弱环节的一些补充,例如, 《影视画面构成》,在过去我们的影视教材中很少涉及,但是对于我们掌握视听语言却具有重要意义:某些选题则比较强调其实践性,帮助读者培养专业能力,如《电视与银幕写作》,细致地阐述了从创意到剧本的投稿和最后签署采用合同的全部实用过程,对读者会有切实的指导性;另外一部分选题,则是为读者提供一种“地图”式的概论教材,帮助读者尽快地进入影视专业领域。基础性、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和现实性是我们的选题标准。希望这些标准能够使我们的译丛得到更多的读者认可和真正能够让读者读有所得。
中国足个影视大国,中国人口众多,看电影(包括通过音像制品和电视看电影)和看电视的人数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但是,中国的影视作晶/产品的数量、品质却与观众们的期待有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原因,既来自媒介所生存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影视传播专业人才的匮乏或者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匮乏。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中国不仅要成为影视大国,还要成为影视强国,那么,首先必须成为影视教育的大国和强国。未来的影视传播事业,将期待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现代专业技能和优良综合素质的影视人才。而我们则希望通过这套翻译教材,为中国影视教育的人才培养开拓一片视野。
当然,这些教材如同所有教材一样,从来都不是什么金科玉律。 “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是一句套话,但批评性阅渎,从来都是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够为激发读者批判性阅读的热情提供重要的资源。
感谢来自中国最著名高校的其他7位优秀学者慷慨应允担任本丛书的编委,他们中的一些还亲自推荐译著、译者以及审校译稿。这些教授的关怀和支持,是本套丛书得以呈现给读者的重要保证。
尹鸿
2003年6月18日北京荷清苑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电视研究的综合性指南手册,它可以用于学生自学,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教材。本书既是学习电视媒介专业的初学者的基础读物,也可以作为选修学位课程学生的入门读本。本书的各编分别对知识主干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等各个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初学者甚至水平更高的人都是必需研究和争论,这些材料力求简明扼要而又全面地介绍复杂的论争、理论和历史。
目录
前 言
上 编 电视概况
第一章 认识电视
电视是20世纪的一个奇观
第二章 约翰·埃里斯与“电视经验”
电视中的声音和图像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坦斯塔尔认为,非主流喜剧是很难界定的,不只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就倾向于融入主流喜剧之中。然而,非主流与主流电视喜剧关键的区别在于:实验性喜剧作家最典型的特点是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他们慎重地采用了非商业的方式,例如, 《这就是那个星期》等流行于60年代的政治讽刺剧或80年代初期的大部分喜剧,突出的特质就是它们并不适合取得高收视率的成功。实际上,那些不同的实验喜剧都包含一个同样的因素——以新近发生的事情作为内容的参照: 《一模一样的人》(Spitting Irlage)、 《新政客》(TheNew Statesman)、 《甩掉这个笨蛋》(DorD the Dead Donkev)等情境喜剧因为包含着这种时效性而降低了它们可以长期地、反复地播放的价值。
当女性为捍卫自己欣赏这部电视剧的权利而奋斗的时候,戏剧内容本身却让她们处于一种有点讽刺意味的可笑境地。“个性化的语言”——忠贞的感情和对人际关系的探索,包括用更平等、更关切的人际关系(如剧中的鲍比与帕美拉)取代男性居于统治地位的关系(J.R.与苏·艾伦)的可能性的探索——赋予这部肥皂剧对很多女人广泛的吸引力。安格把女性对《达拉斯》的热爱同妇女在家中掌握电视节目选择的权利联系起来,特别是那些不被男性认可和欣赏的电视节目。
一位耐克公司的培训者正是这样,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被表现和宣传的。而这一培训者是如何做的和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一问题却被可疑地避开了。事实上,这一争议已经困扰了耐克在旧金山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专卖店的开幕式。旧金山耐克城外有持续不断的游行示威,反对付给“发展中”国家公司员工低工资。示威者尤其为耐克公司因这些低工资才得以在“西方”国家大肆做广告和标高价而大为光火。可以在这一抗议活动和巴特对将产品、信仰、文化或政治实践以及生活方式表现为自然的挑战之间画出一条平等线。它们以这种否认政治和历史的方式出现。
……
书摘1
像所有的肥皂剧一样,情境喜剧也存在着一个经典的叙事结构:在每一集里颠覆与重新恢复稳定的情境。但这种稳定性的再次形成不同于故事片是在结尾建立起新的平衡。在情境喜剧中,叙事结尾的显著特点是回到最初的情境。情境喜剧的核心便是对重现情境的不断熟悉——在各种各样的颠覆与背离中最初的情境反复出现、不断被确定。
不像诙谐短剧的系列剧集,情境喜剧有着可以清晰划分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情境通常由一个问题展开,在半个小时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