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3.9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儒家哲学,孟子,
品牌:周德波
基本信息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页码:258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6994017
·条码:97878069940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孟子》一书为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思想家孟轲及其学生所著,是儒家思想的一次重要的总结。也是一次重要的补充。和《荀子》一起成为战国时期儒学的两座巅峰。
作为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反映“亚圣”思想的《孟子》一书千百年来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是学子修身的必要教材。梁启超认为“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被除及兴奋” 。
那么。祓除什么呢?当然是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我们是否在“进退辞让取与”之间游离不定呢?我们是否光明磊落。无私无偏呢?我们是否意志坚强,百折不回呢?我们是否愿意为天下苍生计,愿意济世救人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成功也是其人格的成功。孟子便以他高尚的人格,为我们支撑起了一座精神世界的高山。他矗立在交错的时空里,巍峨而又不屈。他穿过历史弥漫的风尘.清晰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为我们拨开那些人性混沌的幔帐。
无论是人世间的儒家后来者给他戴了多少高帽.也无论历代的帝王给了他多少的桂冠,我们暂且放在一边。我们要先去看一个生逢乱世的哲人那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要去听那激动人心慷慨任气的话语。
我们要去看他为我们所描绘的理想国。那里充满了丰实、和谐、体谅和眷顾。
我们要去看他为我们描述的美政图景,那里统治者宽容、尊贤、使能和仁爱。 我们要去看他为我们描述的理想境界,那里只有善意、宽容、克制和关怀。
我们要去听那些激励我们人生的话,衡量一下我们人生的重量。
我们要去听那些充满着智慧的对白,体悟生活中的观念和乐趣。
在孟子的言行里,我们可以对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作诸多方面的考量。
虽然我们身穿着现代的服装,咀嚼着今天的美食,言说着当下的事物。但是在缓慢进化的人性里,还有许多普遍的原则,照耀在不同时空的人生里。
也许,我们的浮光掠影只是对于孟子这座高山的个别景观的欣赏。不能穷尽它的全貌。但我们相信,这也必将是一次有益的旅行。
媒体推荐
书评
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编辑推荐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
目录
第一篇 义利之辩
第二篇 与民偕乐
第三篇 寡人之于国也
第四篇 仁者无敌
第五篇 “定于一”的条件
第六篇 齐桓晋文之事章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当然,孟子并不是绝对反对“利”的观念,他所反对的是“上下交征利
”的道德状态。利国利民,“计利当计天下利”,这才是计利的最高境界,
而这种境界的达成,需要道德的支撑,需要以普遍的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
1938年,侵华日军的铁蹄长驱直入,大半个中国沦陷,中华民族到了生
死存亡的关头。一向不肯做官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号称中国船王的卢作孚挺
身受命,担任了国民政府的交通部次长,负责战时运输任务。
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是当时中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拥有轮船46艘
,总吨位18718吨,它凝聚着卢作孚13年苦心经营的心血,也是他实业救国
理想的凭借。在抗日战争之初,许多人都为民生公司的出路担忧,但卢作孚
却说:“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
1938年10月上旬,卢作孚接到国民政府军政部的命令,要求他将民生公
司所有船只一律开到武汉长江下游田家镇凿沉,用以封锁江面,以延缓日军
军舰沿长江进犯武汉。这个命令遭到了卢作孚的拒绝,他知道自己的航运公
司应该有更大的用处,而不仅仅是成为长江里的暗礁。
10月25日,武汉沦陷,近在咫尺的宜昌也危在旦夕。此时的宜昌成了一
个战时的大仓库,从上海、南京、武汉撤退的9万余吨重要工业物资堆积在
宜昌的长江两岸,并有数万人在此等待入川。如果按照普通的航运操作规程
,要将如此规模的人员物资运到重庆,时间大概需要一年。当时川江已经接
近枯水期,中水位航运时间也只有40天。而此时敌军飞机已经飞临宜昌,日
军也在日益迫近,形势十分危急。
卢作孚临危不乱,到宜昌的当天晚上,他就召集各轮船公司负责人、船
长、技术人员彻夜开会,并于次日凌晨制订出了“三段航行”的运输方案。
这个抢运方案是:从宜昌至三峡为第一段,从三峡至万县为第二段,从万县
至重庆为第三段,以分段运输缩短航程,多运快运。这样,运力便会最大程
度地发挥出来。
40天后,拥塞在宜昌的待运人员早已运完,器材运走了三分之二。又过
了20天,所有器材全部运完。当日寇侵入宜昌时,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座空城
。
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大撤退中,诸多的军工企业、航空工业、煤炭、钢铁
企业和轻工业的设备、军事器材和人员撤退到当时的陪都重庆,成为持久抗
战的坚强后盾。卢作孚后来在回忆这段艰难岁月时曾写道,那些器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