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是金秋十月了,东风吹,战雷鼓,校园招聘将如火如荼的拉开帷幕。上周回了电子科大,百度的校园招聘刚落下帷幕,腾讯网易将尾随其后,校园招聘的黄金时期到了。
工作室两位朋友参加了百度招聘,首战告败,出师不利,双双被鄙视了。这两位朋友技术很牛都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初级菜鸟了,更是被鄙视得“无地自容”。
这还是冰山一角,拿一些人的话来说,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是“走秀”来着,只来不招,收了一大堆简历看也不看立马就扔垃圾桶了。道理很简单,无人符合要求。
这两年来看,电子科大的毕业生去向并不乐观,尤其是电子科大引以为豪的计算机和通信。应该说计算机和通讯代表了IT的两个分支领域,两个都是“大热门儿”。然而两者的“受众”却有极大差异。几乎所有招聘试题都会涉及C,C++,Java等软件相关知识,相反,涉及通信和网络的却很少。在电子科大,有个笑话说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面向计算机学院找人,几乎所有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要抢计算机学院学生的饭碗。
IT结构似乎出现了畸形化发展趋势,以致大家都变得“神经质”,一说起IT,言必称“程序员”“软件工程师”。另一方面则是抱过高期望值,一说起IT,大家眼里只有拿高薪水的IT精英。
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目前IT人的窘境是空穴来风有目共睹的,有个很形象的词汇可以形容------“IT民工”。IT人的处境“江河日下”有两大原因,一是高校大量培养IT专业人才,造成“供大于求”;二是IT泡沫的破灭,IT行业步入理性的发展时期。
这些年看来,电子科大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实这并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号”。首先,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才都不可能在三四年被塑造,而中国的高校则完全奉行“揠苗助长”的思想,把所有IT相关的课程压在大学本科四年完成,以为这样培养的就是IT精英。至于部分选择读研读博,其实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本着做研究的宗旨。这样看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和IT精英培养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高校对培养IT人才的定位不清晰,IT业是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行业。那么高校教育也要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事实上呢?高校传统的“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依然有悖于人才素质的提高。结果闹出笑话来,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人几乎都挂科,而大凡能拿奖学金的对计算机几乎都一窍不通。因为真正喜欢写程序的人都不会去图书馆上自习,相反,喜欢上自习的人却不喜欢呆在寝室编程,这是一对先天性的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三,高校并不明白IT行业也存在细分。拿软件编程这块来说,有外包型公司,也有自主研发型公司。前者很多不必一一举例,后者诸如百度腾讯等。前者要求大多是应用级开发,后者大多是底层开发。前者要求相对较低后者要求相对较高。
高校并不明白这些问题,没有“对症下药”,结果培养的IT精英要么是“缺胳膊少腿儿”的,要么是“博而不精”的。于是造成了IT毕业生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高校就业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