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CNNIC刚刚发布的第十个年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尤其是十年来中国网民行为的不断变迁,数据图表横纵比较,颇有感触。
十年来,主宰美国互联网应用的是工具论,重在“用”,邮件如此、搜索如此、IM如此、交易也如此,近年来Myspace和Facebook的出现,才开始有些许“玩”的意味。十年来,主宰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是阅读论,重在“看”,网络游戏和IM的兴起,“玩”逐渐跻身主流,百度引领的搜索行为和市场崛起也还是停留在“看”和“玩”,谈不上“用”。
很难说好或者不好,互联网国别特色差异的背后有深刻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原因,存在就是合理。
说到底,互联网的根本还是入口之争。从门户入口到搜索入口到个人入口,虽然渐次演进,但谁也无法取代谁。用1.0、2.0、3.0来比拟这个演进,多少有些革命性的味道,未必准确,不过是博弈中在融合,继承中创新罢了。
Google成了明星,Yahoo不会死;FaceBook貌似火了,Google还是明星。三个入口,包括客户端入口,大家彼此在渗透,在融合,融合成一个宽泛的概念——community(社区)。社区要看登录用户,看粘度,看停留时长,看开放性,看整合性,看用户体验,看可持续运营性。Nielsen犹豫再三审慎抛弃PageView,表面上是Ajax和视频带来的冲击,深层背景是对入口竞争、Community融合长期观察的结果。
Web2.0兴起后,大家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在中国,互联网个人产品不好做。要上规模,可持续,不易。上来就用“看”的思路做个人产品,看似火爆,实则是走捷径,内伤很大,上了规模不能持续,卖着狗肉,丢了羊头;一开始就纯粹奔着“用”的思路做个人产品,貌似酒香,结果是巷子太深,不温不火,就算可持续上不了规模也得死,技术是死的,产品是活的。
技术上追求“用”的皮实,产品上着力“玩”的体验,运营上兼顾“看”的规模,做好2.0的本位,输送好1.0的内容,摸索3.0的路径,是搜狐博客最初追求的目标。
2005年底,我曾经说,“万里长征才刚开始第0.1步”;06年7月,“走过第0.2步”;今年7月,就是现在,尝试“走第0.3步”。这条路走得艰难,弯路歧路丛生,但核心不断被验证。欢愉与痛苦交错相伴的日子里,备受煎熬备受鼓舞苦不可言妙亦不可言,团队成员和博客居民始终不离不弃亲如一家,我想,这大概也是职业乃至人生最值得珍藏感谢的岁月和体验罢。
前路仍不可知,毕竟希望已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