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2月21日电(记者 王春) 今天,由科技部高新司主办,上海市科委协办的制造业信息化院士与企业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邀请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前沿研究的院士,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以及汽车、发电、工程机械、钢铁等行业的国内知名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以及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中的相关问题。
“十一五”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在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已在全国各地展开,东部地区片以上海市科委为牵头单位,协同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安徽省、宁波市、青岛市、厦门市等省市科技厅/局和各地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承担单位,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形成了国家、片区、省市多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模式,各地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科技部的充分肯定。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论坛上作了书面讲话。他指出,我们必须站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度来重视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要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更好的结合。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引领制造业科技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大幅度提升我国在产品设计、制造以及集成方法的信息化理论研究水平,引领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研发,促进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尤其要重视在国家重大产品和重点工程的应用研究,攻克其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方法,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软件。通过对制造业相关的高技术的研究,形成一批能够支持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成果,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一条通向制造强国之路。
他强调,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一五”期间,科技部联合发改委、国信办、国防科工委、教育部、信产部、国标委以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启动了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这是一项涉及政策措施、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环境建设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工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制造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吸收、掌握、转化和创新能力决定了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产学研相结合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通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联合攻关、突破共性技术。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它还是最重要的受益主体。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是一个经济过程,在经济过程中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够真正可能坚持市场导向,反映市场需求。
本次论坛搭建了一个政府、专家、制造业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等示范企业作了交流经验发言,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同济大学李同保等多位院士对企业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