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甬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是一项重大课题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07-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民网科技消息 据中科院网站报道,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首先依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果断指挥,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依靠人民子弟兵的英勇奋战,还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日益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当然也得益于国际社会的热情支持与援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珍爱尊重生命、开放合作、科学救灾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一方有难、各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不屈不挠、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与能力。

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包括成都分院等在内的中科院各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坚持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反应迅速,主动请战,部署得当,通力协作,许多研究所主要领导都亲临一线指挥协调,充分发挥科研力量综合优势,投身科技救灾,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体现了爱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奋勇拼搏的顽强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可以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我国30年改革开放形成的强大经济基础、科技实力,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国际社会及友人的热情帮助,有中科院党组和中科院全院同志的全力支持,中科院灾区单位一定能迅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建设发展得更好,并努力为灾区的恢复重建作出重要的科技贡献。

关于重大自然灾害的思考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警示我们,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强度大,仅地震、海啸、洪水、飓风和传染病就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创伤。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再次警示我们,有效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地震、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我国有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2003年的“非典”、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2008年初南方特大冰雪灾害,特别是此次汶川特大地震,更是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再次启示我们,人类虽然还不能完全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人类有能力通过科技创新与通力合作,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提升预警、防灾减灾、救助和恢复重建的能力。我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与责任,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览全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科技创新要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认知。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研究,更加关注地球系统整体行为及各圈层间相互作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持续管理及生态环境健康,深入系统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动力学过程及岩石圈与地球深部圈层的相互作用,地球表层系统空间格局与演化机制及各要素相互作用机理,人类活动的空间规律及生态环境效应,深刻认识自然规律,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为科学预测与预防自然灾害提供新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依据。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要针对突发性灾害、渐变性灾害、环境灾害等不同类型的灾害,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水土流失、干旱、恶性传染病等危害大、破坏性强、影响面广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其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认识灾种之间、灾害与生态环境、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决策支撑。

——科技创新要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对防灾减灾提出不同的需求,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与装备。要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定位和网络通讯等技术,研发相关关键防控技术与定量监测技术,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及时捕捉各种异常现象和变化的发生,严密跟踪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加强灾害的预测预报,要重点围绕对我国危害重大的气象、地质、地震、生物等灾害,研发相关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和手段,发展新型预测预报模型,开展灾害模拟及对策研究,提高我国对重大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加强防灾减灾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空间技术等,开发防灾减灾新装备和新产品。围绕灾后重建,发展基于自然科学技术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系统解决方案,建立灾情评估方法、风险评估体系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支持灾区的重建评估与规划、受灾人群防疫与心理治疗、生态环境恢复等。

中科院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繁重。中国科技界必须面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紧迫需求,充分运用我国已有的科技知识、方法、手段和装备,集成相关技术开发急需的设备与系统,开展科技救灾,最大程度减少灾难损失。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科院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全力参与、支持和配合国家、地方和各有关部门开展救灾工作。

1.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综合集成和协作,扎实推进科技救灾工作

中科院的灾情监测与评估工作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将由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灾情监测与评估向重建规划延伸。下一步将着力加强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判读,准确分析潜在次生灾害对人员和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的威胁,积极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分析报告和咨询建议。

目前,正在中科院全院范围内,针对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需求,全力组织科研项目,并已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沟通和联系渠道,将分批陆续提供给灾区有关部门。同时,将进一步部署和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心理修复、灾区恢复重建(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恢复和重建、羌族文化遗产抢救和重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

2.前瞻部署相关研究工作,为人类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

这次抗震救灾使用了许多新的科技手段与设备,如遥感监测、应急宽带无线网络、视频监控器、生命探测仪、先进运载工具、工程机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防灾减灾能力还比较弱,还不能适应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严峻挑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相关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监测预警手段不足,现场救治技术装备和水平还不适应实际需要等。

从长远出发,中科院的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前瞻部署和综合交叉,积极探索和认知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及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提出前瞻性、创造性的科学思想,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提供新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依据;集成和创新灾害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和应急事件的预测预警、灾情评估分析、决策支持、响应、动员、指挥、预防应对次生灾害的能力,以及减灾、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类的幸福安康作出更大贡献。

3.继续关心和支持中科院所属受灾单位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恢复生活和科研工作秩序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支持中科院所属受灾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当前,要认真做好抚恤遇难者家属、救治受伤职工,并做好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妥善安置好受灾职工和学生的生活。要做好房屋、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检测评估和财产损失的统计,抓紧加固、维修、重建受损或倒塌的房屋,修复科研设施和设备,尽快全面恢复正常的职工生活和科研工作秩序。

4.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把中科院广大干部职工抗震救灾的热情凝聚到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工程中来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宣传科技工作者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奋勇拼搏的顽强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涌现出来的大量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同时,普及抗震救灾的科学知识,使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应用科学、科学救灾,用科学技术武装干部群众,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要进一步正确引导中科院广大干部职工和青年学生抗震救灾的热情,将其转变为科技救灾和科技创新的巨大精神动力。要使青年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在科技救灾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迅速成长。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科技界迎来科学的春天30周年,是奥运之年,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10周年,我们的国家大事多、要事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也会很多。多难兴邦,创新强国。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矢志科技强国、创新为民,扎扎实实做好科技救灾,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十三亿人民的平安、健康、富裕、幸福,为国家和社会安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根据作者6月3日在成都慰问暨“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整理而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