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
买门很累很担心
记者在走访市场过程中也采访了一些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主要担心价格、质量和环保三方面的问题,不少消费者表示,因为难于辨别好坏,要么买贵的图个心安,要么买个便宜的,等到不行时再换,或者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
正在看家具的王女士表示,自己家的木门买得有点糊里糊涂,“当初看的时候,门有很多种,价格相差不少,牌子也很多,如果有几个特别出名的就好了,贵就贵点,有保障,但是没几个听说过,实在担心花高价却买了个廉价货。”由于当时小区很多人都在装修,王女士就跟着其他邻居买了4樘单价近2000元的实木复合门。
家住怡海花园的何先生早已装修完毕,回想当初的购门经历,何先生表示,没想那么多,但确实有被忽悠的感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款式价格都不一样,得看好了再说价格,想加个花啊什么的都要加钱,太不正规了,但也没招,因为逛了几家都是这样。”何先生无奈之下买了便宜货,“只好这样,坏了再说。”
■调查结论
标准缺乏约束力
有了标准,就有了相关的依据,为什么木门市场还是乱相丛生?记者采访了几位木门企业的负责人,他们表示,2006年制定的《木质门》标准是行业第一个系统的标准,是由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门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的,都是“圈内人,太敏感”,“不好得罪人”。但标准的确“偏低”,且无强制性,因此两年对市场整肃作用有限。比如,“大厂家和小作坊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小作坊没有大型的生产设备,但是国家对生产企业的资质没有限制,一些生产劣质产品的小企业反而更具价格优势。”
北京龙鹏卓尔门窗公司总经理崔木兰认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木门市场的有序发展,“明确木门的含水率、甲醛释放量等限制了一些不稳定、不环保的产品进入市场”,但“标准也有待完善和推广”。
记者通过采访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发现,木门行业起步晚、基础差,企业品牌意识明显不足,消费者购买无据可依,随机性很强。他们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除严格生产外,销售环节也应“透明化”,“要限制厂家的忽悠行为”,比如“实木复合门就该给出个规范定义,让‘李鬼’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