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式上手卷逐渐打开的效果,其实是通过 LED灯按顺序打开关闭来实现的。Ezra Shaw/Getty Images/CFP图
在北京奥运会不但可以看到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影,更能看到奥运会组织者的努力和热情。为了让北京奥运会能够达到奥运历史上新的高度,组织者们使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可以说,从满目异彩的开幕式现场,到首都机场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到处都有新技术与新发明的身影。下面,就让我们历数一下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9大科技看点吧。
看点1烟花浑身高科技
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焰火燃放将“史无前例”(资料图片)
为了配合举世瞩目的北京奥林匹克开幕式的进行,工作人员总共设立了73处烟火燃放阵地。全部阵地燃放烟火总数达到33866发。而在这次豪美的奇观背后并不只有惊人的数量,还运用了大量新技术。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的烟花全部用硝基化合物以及多基化合物代替了硫磺,这样就可以减少烟尘的产生,并避免了硫化钾、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传统的烟花制作工艺需要用纸垫封口,形成压力舱,借助纸垫与舱内火药的爆发力,让烟花腾空而起。所以,“纸垫压力舱”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它也正是烟花的主要污染源。经过反复试验反复改良,奥运开幕式的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纸垫压力舱”的替代品,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其爆发效果高于“纸垫压力舱”,能够在烟花点燃的瞬间全部分解燃尽,不留下丁点纸屑和残渣。也就是说,奥运烟花的“身体”非常“高科技”。
29个大脚印被认为是本次开幕式的神来之笔。烟花画出的大脚印按照固定的脚步顺北京中轴线走到“鸟巢”主体育场,烘托了奥运盛会步步走近的冲击感。“大脚印”所使用的烟花,采取膛压发射技术,即在发射筒底下设置压力舱,通过火药装药的品种和多少来控制筒中压力的强弱。这种筒中的压力就是“膛压”,利用膛压发射技术可以准确地控制烟花弹飞起的高度。“大脚印”烟花采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这让它可以从15千米以外准确无误地以每隔两秒一步的速度走过来。这个过程中的误差,不过几毫秒而已。当第29个“大脚印”走到“鸟巢”上空时,时间上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还有的烟花采用了空气发射技术,用控制空气压力的方式来调整烟花的爆燃高度。
为了能够精确地控制一些烟花弹的爆燃时间,制作者在它们体内安装了电脑芯片。燃放之前可以先设定好程序,在燃放瞬间这个程序被电子点火系统激活,并控制烟花弹在特定的时间起爆。因为烟花弹在一定时间内的飞行轨迹可以提前算好,在此基础上,燃放者就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目标精确控制它的起爆时间、至高点和“着陆”点。在“鸟巢”燃放的烟花大量使用了这一技术。目的是使烟花爆炸时释放出的所有火星,在落到鸟巢棚顶之前完全燃尽。这样焰火的高温就不再会对“鸟巢”顶部的薄膜产生破坏了。原来,奥运烟花不但身体是高科技的产物,更装备了高科技大脑。
看点2小小火炬不简单
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前体操名将李宁手持主火炬。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飞”上半空,点燃主火炬的一幕已经深深印在了观众脑海里。
奥运会主火炬点火过程的特殊性,要求这支火炬拥有很好的可靠性,因为李宁要被吊起,并上升一段时间,所以火炬顶部的火焰会受到气流的干扰,要有特别的防风设计。细心看电视转播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当李宁离开地面向鸟巢顶部攀升的那几秒钟的时间,他手中祥云火炬的熊熊火焰忽然消失了一段时间,这是由于李宁在上升时空气的气压导致的。在李宁被向上吊起时,速度约为1.7米/每秒,火焰受到空气阻挡而被暂时压缩到了舱内。这样一来,火焰就可以“进退自如”,得到保护。
除此之外,李宁手中那支祥云火炬还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点。这支火炬的排气孔更大,使火炬可以在舱室逆向燃烧。与其他的2.8万支普通祥云火炬相比,李宁手中的火炬额外增加了7克燃料,以便支持火炬燃烧时间达到9分钟。为了保证视觉效果,火炬以丙烷作燃料,这样圣火火焰更偏黄色,比别的燃料火焰色泽更鲜亮些,而且燃烧充分。此外,这支火炬火焰高度大概为40厘米左右,这是为了让观众比较清楚地看到圣火燃烧的状态。
看点3人工消雨保开幕
气象局工作人员装填,火箭弹择机人工消雨。资料图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使用了人工消雨技术,保证了开幕式的顺利进行。人工消雨作业使用的是专用的炮弹和火箭,里面装填的是碘化银、干冰和液化氮。碘化银受热后就会形成极多极细的粒子。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产生上百亿个冰晶,引起降雨。
气象部门自8日下午起持续发射1104枚火箭弹将降水拦截在北京城外。
看点4航空材料制画纸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地面缓缓展开的巨幅手卷。两个卷轴缓缓拉开,露出一幅长147米,宽22米的巨大画纸。这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虽然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两个卷轴转动打开,但实际它们并未旋转,只是平移。为了造成旋转的效果,技术人员通过不同线束在不同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灯渐次熄灭和点亮的方法,制造成旋转的视觉效果。在画轴里面有一个真正的转轴,由特种铝合金制成,长22米,直径2米。
画纸用航空材料制成,可以保证演员在上面表演,并且能够轻松吊起。画纸加上两个画轴,组成了总面积3240平方米的三维大屏幕。它是一个巨大的透明发光体,里面自带电池和发光元器件,可谓集各种科技成果于一身。
看点5LED,放光芒
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这是开幕式上的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意思是“发光二极管”。它是一种新式的照明方式,比普通灯具的照明节电60%至70%。在奥运会开幕式上,45000个LED编织起的“梦幻五环”让全世界的观众赞叹不已。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外壁上也使用了这种LED,并可以变换6种颜色。
看点6反兴奋剂用重器
位于北京奥体中心的2008北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测中心即将开始运作,分布在41个场馆检查站以及实验室的一千名工作人员,将投入对参赛选手的尿(血)液取样、分样、处理、上机、确证等检测流程,并在24小时内出阴性报告,48小时内出阳性尿检报告。陈文 摄
北京奥组委宣布,要对使用兴奋剂“零容忍”,打造“史上最干净”的一届奥运会。而兴奋剂检测技术是其中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核心技术。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兴奋剂检测技术,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建了自己的兴奋剂检测中心。目前,中国已经掌握了一些如“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等先进的检测技术。
看点7排爆用上机器人
为了保障奥运期间北京的安全,首都机场公安分局特警支队将最新式的排爆机器人投入使用。排爆机器人拥有履带式行动装置、机械手等设备,能冲锋陷阵,把排除爆炸物的危险降到最低。另外,北京奥运会使用的安保器材还有“嗅觉灵敏”的摩尔探测仪、“眼若鹰隼”的红外线视频探测器等一系列“神兵利器”。
看点8公车实现“零排放”
北京配备的“奥运公共汽车”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先进的锰酸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实现了“零排放”。该车电池材料的每千克能量和使用寿命均达到了普通铅酸电池的3倍以上。每充一次电能使电动客车在打开空调的情况下,运行130千米。公车的电能用完后将在充电站由自动更换系统在8分钟内更换全部电池,所需时间和普通燃油客车的加油时间差不多。
看点9电子标签进门票
刚刚研制成功的我国最小尺寸的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芯片被用在了奥运门票中,芯片最小面积达到0.3平方毫米,厚度最小达到50微米,可嵌入到纸张内,最远识别距离在5米左右。该芯片的相关技术已用于2008年奥运会门票上,在奥运历史上将首次实现采用芯片嵌入的门票,数量超过1600万张。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奥运门票的防伪能力,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统计和门票管理,加强了奥运安全管理。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