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颁布两年来,大飞机、重大新药创制等备受瞩目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陆续启动实施。去年6月,中编办批准在科技部成立重大专项办公室。今年7月,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成为独立的司局级编制,统筹负责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
重大专项实施究竟采取怎样的组织管理形式?为什么要成立重大专项办公室?它有着怎样的职责和工作机制?日前,记者专访了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请他回答了社会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
科技日报: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规划纲要》部署16个重大专项是基于什么考虑?
许倞:《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重大专项则是《规划纲要》中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核心任务,它也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规划纲要》围绕国家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这些重大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两弹一星”之后21世纪我国所确立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规划纲要》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科技日报:16个重大专项中,没有一个项目的牵头组织单位是科技部。作为国家主管科技工作的部门,科技部在重大专项实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许倞:是的,科技部不是任何专项具体实施的牵头单位,只是担任了三个专项的领导小组组长。根据国务院“三定”赋予的职责和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这正是科技部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体现。
在重大专项具体分工上,国务院安排各专业部门具体组织落实,例如,涉及医药卫生领域的由卫生部组织实施,水污染控制由环境保护部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则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牵头等等。同时,成立由多个部门组成的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对专项组织实施负有领导责任。
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思想就是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科技部“三定”规定,科技部进行职责调整,要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责,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和沟通机制等。
具体工作内容就涉及“加强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综合平衡的牵头职责,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重申,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科技部作为国家主管科技工作的部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做好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工作。
“十五”期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科技部也曾部署了12个科技重大专项,当时,科技部就像直接“带兵打仗”的“指挥员”。现在我们的角色既不是决策者,也不是具体执行者,而是为国务院当好重大决策的参谋,为各个部门做好组织服务。总而言之,科技部就是要做好综合、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调动发挥各方面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办大事。
科技日报:为什么要独立增设重大专项办公室这个部门?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办公室负责哪些具体工作?
许絫:《规划纲要》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明确的发展目标,16个重大专项也都有明确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因此,推进自主创新不仅仅是科技界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某个行业部门的技术进步,而是全社会参与,各个部门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重大专项的设立,就是为了能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举全国之力统筹科技资源和任务,利用国家多年来的科技积累,再上一个新台阶。按照国务院要求,科技部成立重大专项办公室牵头推动此项工作,就是要统筹部署,做好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综合论证,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平衡,并发挥评估监督职能。在实施过程中,对有关的重大政策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并根据未来发展变化对技术路线进行调整,进行咨询论证。
这个办公室不仅仅是部门普通的下属司局,更主要的职责还在于要实现对外联络沟通协调和共同部署,为重大专项整体推进解决政策、人才、资金、资源等问题。
根据科技部党组要求,办公室主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重大专项实施中国家有关自主创新政策的落实,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服务了解情况,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造环境吸引和聚集全球最优秀人才参与重大专项的实施;四是当好参谋,加强专项的监督评估。
科技日报:社会比较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重大专项与原有的国家科技计划如何衔接,二是如何对重大专项进行监督评估。
许絫:做好重大专项与科技计划的衔接和互动是科技部负责协调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科技部部长万钢的部署,要做好国家“863”,“973”等原有计划“侧移”和“前移”,即扩展重大专项领域相关的其它方面的具体研究,同时对2020年之后探索前沿科学问题进行超前部署。
至于过程管理的监督评估,科技部将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建立专家监督委员会,并组织力量或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项总体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并组织阶段性评估。初步考虑我们将邀请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对专项实施过程的重大节点进行评估,对重大技术和方向的调整提供咨询。
科技日报:目前重大专项工作进展怎样?下一步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许絫: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民口9个重大专项的综合论证工作,8个专项的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务院审议。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切实建立好沟通机制。如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保持健康、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一个艰巨挑战。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工作管理机制。
科技日报:推动重大专项实施,会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哪些突破?
许絫:与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两弹一星”重大专项不同,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我们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国际发展趋势,解放思想,进行政策性创新。
例如过去国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我们最近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海外创新高级人才引进计划,希望搭建平台解决人才引进等体制机制的政策障碍,吸引海外高层次华人。还有是否让海外上市的企业参与重大专项、怎样进行知识产权和资产管理、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奖励制度、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这种组织方式来推动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等,这都需要政策手段的有力支持,这也切实需要我们在工作部署上有特殊考虑,并加以突破。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