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历史

王朝首饰·作者佚名  2008-10-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青铜器简称铜器,在考古学上,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

工具、兵器、炊器、食寂、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

等。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工匠知慧和血汗的结晶,他们很早就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

用不同比例的铜锡冶炼出适合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的青铜器,形制纹饰精美,

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但是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完全被奴隶主占有和享用。

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前期的青铜制作轻薄,纹饰比

较简单。商后期和西周前期的制作厚重华丽,纹饰多为表现神权思想的兽面纹、

夔龙纹、各种动物纹饰和几何纹。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风格趋向简朴,纹饰多

为窃曲纹、重环纹等,同时长篇铭文增多。春秋后期到战国,制作轻巧,纹饰多

为活泼的动物和复杂细密的蟠璃纹、云纹等,也有的用细线雕刻狩猎、攻战、宴

乐等画面或用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出种种图案 或画像。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规定了森严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

下尊卑小关系,这种等级名分制度叫做礼制。礼制体现在奴隶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举行宴享、祭祀、丧葬、朝聘、征战等活动时,都举行礼仪,在礼仪中使用的

青铜器皿,叫做青铜礼器,又称“彝器”。用作青铜礼器的主要有五种:一、炊

器,包括鼎、鬲(力)、甗(演)、甑(赠);二、盛食器,包括簋(鬼)、盂

、豆、簠(府)、盨(广许)、敦(对);三、酒器,包括觚(孤)、爵、斝(

甲)、盉、觯(至)、卣(友)、角、觥(公)、壶;四、水器,包括盘、匜(

夷)、鑑;五、乐器,包括编钟、铃、鼓、铙钲、錞(春)、于等。

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商代到春秋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

记载贵族的祭典、盟誓、训浩、征伐功勋、赏赐策命、契约等,最简单的只有一

、二个字,标出器物主人或其氏族的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