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九陆) 从1978年的280多万部电话,到今日的将近10亿电话用户,我国通信业的今天,是一系列改革的必然产物。
学者成思危曾把我国改革开放的特征概括为四点:自上而下、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和路径依存,所谓路径依存就是指改革像下棋一样,每走一步,都是随后几步决策的基础。回望我国电信业改革,从邮电一统到政企分开,再到今日的“新三国”,正是这一发展思路的最好写照。
启步:政策打开发展大门
公认的电信业改革开放出发点,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句指示:“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而在一段时间客观条件的积累之后,电信业真正张开翅膀,则始于1984年。1984年10月国务院对加快发展邮电工作专门做出了六条重要指示,主要内容包括:1.合理规划、分清缓急、因地制宜;2.2000年翻三番;3.采取“多予少取、积极扶持”的特殊政策;4.改革资费;5.邮电部直管;6.人才建设。仅过两个月,中央书记处又就邮电工作做出了新的六条指示,主要内容包括:1.加快发展;2.重视并多方筹资;3.以实际应用为主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4.不搞一刀切;5.加强管理和服务;6.班子建设。国家对电信行业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显著提升了电信企业积累和投资能力。
在通信改革的第一个十年中,在那个百业待兴的年代,老一辈通信人摸着石头过河,为改变行业面貌而探索奋斗。从此,发展的大门向中国打开。
发展:“电信现象”开始形成
通信业改革第二个十年伊始。1988年,国务院确立了加快通信发展的方针,即所谓“十六字方针”:“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这时人们已经明确,通信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第三也需要依靠各方面的支持。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电信竞争当中,90年代初放开无线寻呼及部分增值电信业务,1994年成立联通公司开始基础电信竞争,1998年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市场从独家经营到引入竞争、破除垄断,管理体制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加强监管,电信企业在“改革中发展、发展中改革”,取得飞跃式发展。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电信业改革也开始备受国内外关注,电信改革所引起的讨论,其广度、深度和经久不衰,构成经济社会生活中独特的“电信现象”。
转型:新的改革阶段
带着全社会的关注,电信业改革进入第三个十年,这十年的关键词是分拆、重组、上市、转型。从六大基础运营商格局的初步确立,到“六合三”的实现,其间包括中国3G标准的提出,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方略的确定,通信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阶段。
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告诉记者,当年,交通、能源、通信是我国经济发展三大障碍,而到了今天,邮电通信这个障碍解决的最好,从当年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已经进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在同一次会议上,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表示,无论是电信拆分,还是今天的“六变三”,这都只是形式。有一点是本质,那就是我国通信网络的统一性、先进性和协调一致性。三十年来,我们从困难走向了繁荣,从业务单一走向了鲜花怒放。
在整个历史中,电信业曾是一个目前网络为核心,长期垄断经营的行业,但又是一个积极实践改革开放并成就辉煌的行业。以改革应对变化,是30年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启示。
链接30年通信瞬间(1978年-1980年)
1978小平:重视邮电通信
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日本友人的信件上批示,要重视邮电通信的发展。
南京卫星地面站和联邦德国莱斯汀地面站首次进行对通试验,开通了24路电话通道。
上海成立光通信会战领导小组,逐步攻克一系列光纤及光缆制造技术问题。
1979初装费首条光通信
国务院批准邮电部的请示,同意向用户收取电话安装费用,用于市内电话建设。
我国开放对台湾省的电话业务。
上海研制出4芯多模光缆,同年9月开通我国第一条光通信系统——海宁路市话分局至四川路分局的1.8公里,12路光缆试验段(接入市话网)。
1980万门程控
邮电部、财政部、物价总局联合发文,对收取固定电话市话初装费的标准和收费办法作出明确的规定。
在福州,我国首次引进万门程控电话交换项目合同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