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检查者与服药者之间总是在展开一场无休止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兴奋剂的使用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竞技体育,不同的是,两千多年前使用兴奋剂,用的人洋洋得意,知道的人无比羡慕。而到了今天,使用兴奋剂的人都是躲在阴暗角落,遮遮掩掩,事发之后又百般抵赖,兴奋剂的使用变成极不光彩的事。使用兴奋剂提高成绩,虽然可以获得名与利,但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运动员,甚至会毁了运动员的一生,而“癌症”、“毒瘤”也成了兴奋剂在现代体育中的代名词。
多年以来,检查者与服药者之间总是在展开一场无休止的“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欺骗者似乎总能寻找到一些新的药物和方法战胜检查系统,从而保持领先地位。
■早期用兴奋剂曾是件“自豪”的事
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就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或食用蘑菇,以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甚至用士的宁一类的生物碱与酒精混合在一起服用,以寻求刺激,在当时不存在任何禁用规定,靠“外力”取胜还谈不上是什么不道德的欺骗行为。有办法提高成绩总是让人羡慕,大家还互相介绍经验,没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好。
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关于比赛选手服用兴奋剂的记载。1865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一次游泳比赛中,许多运动员公然使用了兴奋剂。
■海洛因、可卡因、鸡蛋清和士的宁全用上
同时期,欧洲的自行车运动员为了增强耐力而服用一种海洛因和可卡因混合制成的兴奋剂“Speedball”。当时,欧洲常举行一种日夜不停、持续进行144小时的自行车六日赛,这种比赛特别消耗体力。参加六日赛的比利时运动员比赛时吃一种药物浸泡过的糖片。为了同比利时运动员抗衡,法国运动员服用咖啡因片,而英国运动员则吸入纯氧并用白兰地送服士的宁、海洛因和可卡因。总之,运动员们不择手段,想方设法提高成绩,夺取比赛的胜利。
19世纪末期,拳击选手在上场比赛前通常要喝酒,并服用士的宁或其他混合制剂。
首例与服药有关的死亡事件发生在1886年,一名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因过量服用兴奋剂而死亡;而兴奋剂危机首次波及现代奥运会,是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当时,美国马拉松运动员希克斯因服用大剂量的鸡蛋清和士的宁混合物,导致率先冲过终点后倒地不起,后经医务人员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詹森之死促使国际奥委会成立医学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苯丙胺取代士的宁,成为运动员首选的兴奋剂。20世纪40年代,连赶考的学生、夜间赶路的卡车司机和工厂里上夜班的工人,在身体疲惫时都经常用它来驱赶睡意、焕发精神。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人数急剧增加。
奥运会历史上著名的“苯丙胺悲剧”发生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詹森在公路自行车赛中死亡,就是因为赛前服用了酒精和苯丙胺混合剂。詹森的死使国际奥委会下定决心开展反兴奋剂斗争。19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希腊雅典成立。
■东京奥运会盥洗室满地都是针头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出现了可怕的情景:奥运村盥洗室里到处都是运动员使用后丢弃的瓶子和注射器。1967年,英国历史上杰出的自行车运动员、1965年世界冠军辛普森在环法赛第13天比赛途中死于法国境内的旺图山峰。人们在他的运动服口袋里和旅馆房间里发现了尚未服用完的苯丙胺。
此后,因滥用药物而提高运动成绩的运动员名单在不断扩大。迫于形势,国际奥委会在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上,第一次在所有比赛项目中实施了全面的兴奋剂检查。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现代五项的射击比赛结束后,兴奋剂检查结果表明,前17名运动员中竟然有13人是阳性。由于违禁服药的人数太多,以致有关方面未敢取消这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血液回输一度成为检查瓶颈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兴奋剂检测已可轻而易举地查出运动员是否服用了苯丙胺,使用这类药物的运动员已明显减少,但运动员从未停止过提高运动能力的各种尝试。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军事目的的血液兴奋剂(血液回输)已在重大比赛中被使用,最初是一位瑞典专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运动员,后来此法风靡欧洲。
所谓血液兴奋剂就是运动员先从自己身上抽出一部分血液保存起来,临近比赛时再注射回体内,以便增加血红细胞的数量,把更多的氧气输送回肌肉,从而提高运动能力。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血液兴奋剂才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奥委会曾透露,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自行车比赛的美国自行车队中,至少有7名运动员赛前进行了血液回输,而且其中4名还获得了奖牌。不久之后,国际奥委会宣布禁止使用血液兴奋剂。
尽管从1986年起,就有专家研究如何检查血液兴奋剂,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检测方法。直到1994年在挪威里勒哈默尔举行的第17届冬季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才开始在滑雪项目中进行血液检查。
■乒乓球、体操、花样滑冰吃药没用
上世纪60年代,运动员开始服用当时根本查不出来的一种药,即最早由前苏联运动员在50年代后期就秘密使用的激素类药物———合成类固醇。运动员服用的类固醇主要是雄性合成类固醇(亦称蛋白同化雄性激素),这类药物可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促使肌肉发达,从而提高力量和耐力。
前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与科学部主任、医学博士沃伊认为,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类固醇是个全球性问题。他指出,未听说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的,仅剩下乒乓球、男女花样滑冰和女子体操等几个少得可怜的项目。他说,在所有需要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的项目中,都有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