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飞天——近距离观察航天员训练过程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训练:在巨大密封水槽内练习出舱

○生活:探亲及疗养必须由专人接送

神舟七号发射前夕,记者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近距离观察神七训练设备和航天员进行训练的过程。

专家透露,神七航天员是从符合基本条件的1500余名战斗机飞行员中挑选出来,经过几番评定,最后有60名飞行员被选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检查,最终确定神七航天员梯队名单。

■他们这样训练

吊着“威亚”练“穿衣”

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用于训练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对气闸舱和舱外服的操作。不过它的形状并不是传统概念中的“机器”,而是个开放式实验室一样的房间。房间中央天花板上类似“威亚”的悬吊系统,吊着两套醒目的航天服。

记者看到,在“威亚”的作用下,航天服能够上下左右移动,以模拟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的相对运动,供航天员进行穿、脱航天服的训练。

从外观、结构到重量,服装与航天员上天穿的舱外服一模一样,但上天用的舱外服里保持着40千帕的压力,而地上用的这两套服装是没有压力的常压服。

航天训练模拟器研究室主任晁建刚说,用常压环境模拟真空环境中的工作模式,是模拟器的一大特色。

水下12米处练出舱

神七航天员使用中性浮力水槽作为平时训练出舱的工具。这个浮力水槽内部空间最大跨度21米,高度13米,属于超限高大空间,采取了稀柱框架、薄型钢梁设计,有效解决了高大空间结构、槽体设计、深水照明、水温水质保持、水下舷窗开设等难题。

水槽因为要放置航天器以及便于航天员训练,需满足槽壁密封、防腐、抗震、承力强度大等特点;材料选择要求抗压、耐腐蚀,焊接加工难度大;而且,水槽中部必须开设照明和观察窗,所以窗体必须具有密封、抗压、耐温、高透视等特点。经过技术攻关,水槽顺利建成,为航天员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据介绍,航天器放在水槽的底部,在12米深处,水的浮力和航天员穿上航天服的重力基本相同,类似太空中的失重环境。航天员就在这个深度练习出舱,并且每次练习的时间都会超过5个小时。

水槽训练服重120公斤

遍布水槽壁的指挥、监视系统,把岸上的教员和水中的航天员联在一起。随着教员发出一条条指令,航天员在水中的操作,全部显示在电视屏幕上。

水槽训练中,航天员穿着120公斤的水槽训练服,模拟在失重状态下从开舱门准备到返回飞船的舱外活动全程。这种姿态是固定的——与地面的角度是30度,这使得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航天员翟志刚说,第一次水下训练结束后,他累得仿佛虚脱了一般。

■他们这样参选

驾战斗机超千小时才有资格

我国的航天员是从空军歼击机或强击机在飞的合格飞行员当中挑选的,选拔条件非常高,不仅身体素质要过硬,而且要求安全驾驶战斗机超过1000小时,并具有三种以上气象条件飞行的能力。同时,要求飞行员飞行成绩优良,能独立担任战斗值班和具有处理应急情况的经验,机种改装能力快,飞行耐力好,善于独立思考,机动灵活,动作协调,紧急情况下沉着、果断、准确无误、综合处置能力强。此外,飞行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标准。

刚刚选拔出来的航天员叫做预备航天员,他们经过刻苦训练,严格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航天员。从预备航天员到正式航天员的训练主要是基础性训练。

航天员被选拔成乘组航天员后,就会针对具体飞行任务开始进行任务训练。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如果要进行出舱活动,必须在地面进行相应训练,而不进行太空行走则不需要进行这样的训练。太空是真空环境,航天服在这种真空环境下会膨胀、变硬,因此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开展各种工作时,会非常耗费体力。执行出舱任务的航天员必须要有更好的体力,尤其是臂力,因为在太空中工作主要是使用胳膊和手。

专家介绍,神七航天员是从符合基本条件的1500余名战斗机飞行员中挑选出来,再进行详细调查,确定了近900名飞行员参加初选;初选后又挑出100名复选。

经过评定,最后有60名飞行员被选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检查;经过100多项临床医学检查,最终确定神七航天员梯队名单。

■他们这样生活

回家后家里不许待客

我国14名航天员自从进入航天员大队以后,基本过着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生活。《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航天员不许在外就餐、节假日不许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等。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即便是在他们探亲、疗养、外训时,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卫。

在航天员要上天执行任务前一两个月,对航天员的保护与隔离要求更加严格。虽然航天员每个星期可以回一次家,但在航天员回家前,工作人员要提前到他们家中进行消毒,航天员的家人在这期间也不能外出,家里不能接待来客和朋友。

此外,航天员家里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由航天员中心统一供应,家庭所有成员每天都要检测体温。即使是航天员乘坐的车辆,也都要进行消毒。

不过,航天员们也不缺乏获得外界信息的手段,他们每周可以看一场电影,每天可以收看电视新闻和其他电视节目,而且在每个航天员的房间里,都装有可以上网的电脑。

■他们这样补给

航天员饮用水纯度达99.99999%

航天食品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确保安全,不能使航天员发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航天食品及包装必须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

目前世界上所有航天食品都是从地球携带到太空的,考虑到载人飞船发射费用昂贵,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航天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

从营养方面来看,航天食品必须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膳食的营养要作适当调整。

另外,飞行初期食品的脂肪含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间运动病;为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要限制食品中钠的供给,保证钾的供给。

航天员的饮用水也是很特殊的。他们的水取自地下1700米,是为了确保水源没有任何污染,同时使水中的杂质含量降至最低。经过净化处理后,不添加任何微量元素,航天员饮用水的纯度可以达到99.99999%,堪称我国目前“最纯净的饮用水”。科学家还采用电解银溶液作为航天员饮用水的消毒剂,这样水的保质期可达到3个月,而且可以对人肠道中的有害菌起到一定的杀灭作用。

综合本报记者 柳志卿 新华社报道 素描/武晓智耳东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