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这一数字一经发布就迅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热议的焦点。本来,市场期望中央刺激经济的举措会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可超出预期的是,此次扩大投资,出手更快,出拳更重,传递出中央稳定经济、保持增长的坚定决心。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央对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不仅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大调整,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
事实上,在美日等国经济开始陷入衰退的同时,中国巨资扩大内需,为的就是开发中国自己的大市场。通过刺激内需进而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来弥补GDP增长中长期被忽略的该项增长,补齐的是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这个短板。只要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和谐启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会更有底气。
那么,经济增长方式如何转变?国家其实早就给出了正解,那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则是当前最为活跃的生产力。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信息通信业由小到大快速增长的30年。工信部的统计显示,30年来,我国电信业年投资额增长了900多倍。固定电话用户数30年增长近190倍,移动电话用户数20年里增长10万倍以上。现在,我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网络规模及用户总数均跃为世界第一,确立了电信大国的地位。可以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今年更有望进入前三,这个发展奇迹与通信信息业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作用密不可分。
从全球来看,从来没有一种新技术能像信息通信技术那样迅速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换句话说,信息化不仅转变和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当然,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真正完成从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的历史跨越。
信息强国的概念有三层涵义,一是信息通信业自身具有强大创新能力,掌握高端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出大企业集团,增强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成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信息通信业务丰富多彩,满足用户新时代下的各种通信消费需求,激发充满活力的信息消费大市场。
正因为打造信息强国可以激发出独特的优势,使其对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了无可比拟的支撑作用。当前,信息通信业已经实现了面向全业务经营的市场格局,三大运营商正在利用有利时机,加快排兵布阵。中国通信业迎来了实现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跨越的难得契机。
江泽民同志本月初发表了题为《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文章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