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关于刘备,无需多说,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他的仁慈,他的虚伪,他的重哥们儿义气,他的时而流露的诡计——我说的是《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而不是《三国志》里的。在这里,曹操问裴潜:“你当年与刘备在荆州刘表手下共事,觉得刘备的才能如何?”裴潜字文行,同样来自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是地图学家裴秀的父亲。初投刘表,及至曹操下荆州,裴潜入其幕,后累至尚书令,成为朝廷重臣。在世之时,他以清正廉洁著称;同时,又善品人。正因如此,遂有曹公之问。
裴潜是怎么回答的呢?裴潜说:“我觉得吧,如果让刘备据中原京城之地,他未必能进行有效治理,只能把事搞砸了;但如果让他把守边关险地,倒有可能成为一方霸主。”
曹操抚掌大笑。说到刘备,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哥们儿年轻时靠卖拖鞋为生,一下子碰到黄巾之乱,趁机找了两个帮手,一个姓关,一个姓张,以镇压起义为抓手,又混了个皇叔的名号,于是闯进三国大时代的画卷中。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写成了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特长就是仁慈加上讲哥们义气,同时还不怕麻烦,三顾茅庐请出个诸葛亮,随后一切都靠他这位军师了。后来,为了给两个弟弟报仇,在彝陵被陆逊玩了,火烧连营七百里,死于白帝城。《三国演义》的作者之所以削弱刘备的能力,显然是为了突出已近乎于“妖”的诸葛军师。其实,依正史《三国志》来看,天下三分有其一,关键的入蜀之役是刘备自己打的,诸葛亮虽也发挥了作用,但总的来说只是小打小闹。曹操已算雄杰,赞赏之人不多,但仍称刘备为英雄,周瑜则称之为枭雄,可见刘备还是很有才华的。
在本条中,裴潜虽没有给刘备一个更高的评价,但也没有否定刘备,其评价正好点出了后来的事实:刘备无力在中原发展,只好往西南伸触角,最后倒也算是一方霸主。说到刘备之蜀国,我想其命运遭遇很是公平: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弄了个皇叔当当,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乍一看会觉得:呀,您是正根儿,我们大家都跟您混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那段,也着重提到了汉朝的正统性,指责王朗身为汉臣,不应助曹篡汉。其实人家王朗说得对,汉朝气数已尽,天总是要变的。我的意思是说,在当时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其实是没什么号召力的。在那个必将垂青于新天地的时代,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刘备都不占。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国家只能早早被灭,他也只能做到裴潜所说的“一方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