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PPG创始人李亮携款2000万美元潜逃”的传言,将开创服装网络直销模式先河的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PG”)再次抛上舆论浪尖。
从供应商的声讨到广告公司的追债,今年以来PPG一直陷于舆论的漩涡之中,媒体对于PPG的财务问题以及运营状况质疑不断,而PPG高管团队始终三缄其口,其代理公关公司前后不一的说法,更让人有如雾里看花。
就在本周,PPG又“忽悠”了一把媒体。本周一,针对此前的传闻,PPG创始人李亮曾通过其公关公司通知媒体将在11月27日举行电话会议,届时李亮本人将有公开声明。但27日这天,PPG的公关公司突然宣布,不再负责PPG项目,电话会议也就此搁浅。
“PPG没有乱,我们还在正常经营中。”北京时间11月27日下午13时左右,身陷风波中PPG创始人李亮在美国通过越洋电话接受了本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
他表示,“电话会议的取消缘于自己仅仅想通过一两家媒体而非群访的方式进行说明”,有关其本人携款潜逃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他本人目前正在美国开拓新业务,而且, PPG公司的控股权仍在他手中。
尽管电话中李亮对PPG的现状做出了解释,然而,仍有许多答案待解,结合来自各方不一的说法,有关PPG实际运营状况仍如一团迷雾。目前PPG的实际控制人究竟是谁?近期1亿美元的战略注资是否是真?目前远在美国的李亮与PPG之间又是何种关系?PPG的真实运营状况又是如何?
“消失”的CEO
事实上,在10月上旬,一则关于“PPG创始人李亮携巨款潜逃”的消息,就开始在风险投资界流传。消息人士称,早在9月上旬,PPG创始人便“神秘消失”,不再到PPG公司上班,公司其它高管也陆续停止工作,有的离开了公司,其中包括公司COO、CFO、CMO等,李亮是PPG的CEO。
几乎同一时间,PPG展开了新一轮降价促销活动:原价169元的皇家牛津纺衬衣促销价降至66元/件,部分原价369元的西裤价格低至129元。不久,这场小范围产品的优惠活动演变成为全线产品的降价促销,包括衬衫、POLO衫、西裤、领带等产品实施全面降价,价格从49元-129元不等。
在种种传闻之下,PPG的降价活动引来了外界的猜测和质疑。不过,当记者10月中旬通过PPG官网购买产品时,其产品配送、售后服务皆处于正常状态。
巧合的是,9月下旬,PPG方面曾透过其外包的公关公司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披露美国某百货公司1亿美金投资PPG的消息,当时记者数次试图联系李亮,却被告知他在美国,不方便接受电话采访,所有问题均由公关公司通过邮件联系。
11月下旬,李亮消失的消息终于被曝光并见诸报端。11月24日,记者联系PPG的公关公司,该公司负责PPG项目的田敏告诉记者,在此风波下,李亮已经主动要求会见媒体说明情况,时间定于本周四,因为其尚在美国的缘故,因此采取电话会议形式进行。
田敏当时告诉记者,已经着手开始拟定媒体名单。
27日上午,情况突变。当记者致电田敏询问具体时间时,她突然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不负责这个事情了,至于哪家公关公司接手也不清楚。“老板在周三突然说不做了。”田敏称自己也不清楚原因,仅表示“情况很复杂”。
这已经不是李亮第一次“忽悠”媒体了。几个月前,李亮也曾通过公关公司表示将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和媒体进行沟通,但几天后沟通会也无故取消。而PPG此前已经换过几家公关公司,据记者了解,目前的这家也是今年二三月左右开始合作的。
最终,记者终于通过电话和美国的李亮取得联系,面对这次的变故,李亮仅称是想改变群访的形式。
李亮的美国计划
那么,这段时间李亮究竟哪里去了?在干什么?在李亮看来,还得从PPG美国公司和一亿美金的投资说起。
“PPG不打算做一家单纯的中国公司,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家全球公司。”李亮的全球含义,便是指其在美国新近开设的公司。而在获得第三轮风投之后,李亮曾对本报记者预计,在一两年内PPG会拓展完中国的市场,在美国进行战略布局,当时的计划是, PPG将于今年3月底在美国加州开设首家境外分公司。
不过,9月下旬时,记者获知,PPG的美国公司仍未成立。但当时PPG向本报透露,其获得了一笔高达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而这笔资金主要来自美国一家著名百货公司的投资者。如此巨大的投资,使得外界也猜测PPG已被卖掉。
李亮表示,这1亿美金的投资主要投向美国公司,而非PPG中国公司。目前,PPG的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同在PPG在开曼群岛设立的母公司旗下,属于兄弟公司。而这1亿美金仅仅只有一部分用于收购股权,其它有很多“特殊用途”。
而“特殊用途”之一便是收购美国其它的服装品牌。他表示,受金融风暴影响,美国很多成熟的服装品牌受到很大冲击,这正是PPG出手的好时机。
“我们已经准备并购一家公司,重组后与中国公司打通运作。”李亮这样向记者描述,而未来PPG也将以新收购的品牌在美国运作,以避免与一家工业公司同名的尴尬。
李亮称,自己在美国的另一项工作便是将此前在中国的两个业务部门——设计研发和品牌市场——搬到了美国。未来,美国将成为PPG的设计中心,该部门是李亮在亲自推动。
李亮透露,12月1日起,PPG将在中国推出全新的品牌形象,“会焕然一新”。
迷雾未散
电话中,李亮再次向记者描绘了一副关于PPG的宏伟蓝图,但是,谜团仍然存在。
自PPG直销启动之初,质疑之声便不绝于耳。部分消费者针对其质量、性价比以及送货与退换货等服务流程方面在网上抱怨连连,此后数起拖欠广告商和供应商官司的出现,更有人直接将其与资金紧张相联系。
于是,当传出1亿美金的投资消息,众多高管变更之时,外界更自然而然联想到李亮已经卖掉了这家毛病重重的企业一走了之。而传闻的集中地,是风投界。
记者曾就此致电PPG投资人KPCB,其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汝林琪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而当记者发邮件表示采访意图时,也一直未见回复。集富亚洲周政宁对此不予置评。但一位风投界人士近日对记者表示,目前风投界的最新传闻是:PPG有关投资人正在想办法“拯救PPG”,他们正在寻找新任CEO取代李亮,重整PPG业务。
对此,李亮进行了否认。但他表示,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PPG也一定会受到影响。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已经开始有所警觉,采取了相应的人员精简、费用控制等措施,并对此前广告轰炸的模式进行了调整。
李亮所谓的人员精简正是外界描述的“高管离职”的状况。根据李亮的说法,此前PPG每个主要的高管职位上都有1-2人的职位是重复的,包括CMO就有2人。
蹊跷的是,PPG此前的CMO也是李亮的创业伙伴赵奕松,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已经离开PPG。但24日,赵奕松又对本报记者表示自己并没有离开,仅仅是休产假而已。不过,这次李亮却告诉记者另一个版本。
李亮透露,早在去年年底,自己已经暗示赵奕松不要再做工作了,并在去年11月底启用了新人接替她的职位。对于劝退的原因,他表示,赵在负责投放广告的工作中,拿了大量的回扣,这也是此前PPG数度陷入广告欠款纠纷的原因。
记者27日再次致电赵奕松,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另一方面,有关PPG的股权结构和实际控制人一直成谜。根据记者查阅的工商登记注册资料,批批吉服饰成立于2006年9月,自成立始就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其股东为一家名为PPG Direct Merchant Corp.的离岸公司。糜广杰为这家离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目前,批批吉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为覃彬彬,董事中也包括了李亮和糜广杰。
据李亮称,这家离岸公司便是PPG的母公司,目前在中国和美国公司中持有控股权。而在这家离岸公司中,以李亮为首的4人团队持有超过50%股份,而李亮个人在团队中占据99%股份。
李亮表示,尽管自己在美国,但是仍然负责中国事务。目前PPG中国由5个人共同管理,并通过邮件直接向他汇报,“我现在的工作重心在美国,未来90%的时间都在美国”。
但按一位接近李亮的人士的说法,他的确卖掉了公司,只是仍在管理之中。因此,面对国内各种纠纷不断、竞争对手层层紧逼的状况,李亮的悠然事外似乎更像是“金蝉脱壳”。 【更多内容请关注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