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讯上周,南岸区学府大道某小学组织了一次外出集体活动,一名12岁的男生因为背包太重,体力不支坐在地上大口喘气。同班的一名女生见状,主动背起了这名男生的背包。
这个细节,引发了老师们的忧虑:现在的男孩怎么了?勇猛劲还不如女孩。
三成男生缺乏阳刚气
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遇事不顺就哭鼻子……不少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反映,如今,在中小学、幼儿园,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至少要占三成。
今年12岁的小舟,在渝中区一所小学读五年级。虽然小舟的身高已经超过老师一个头,可他一点也不“男子汉”。“只要老师稍微提出一点批评,他就觉得很委屈,甚至在全班同学面前哭起来。”班主任李晓玲说。
“中小学校有很多‘男孩不男’的现象,非常令人担忧。”一高中校长说,时下,“韩流”“日流”盛行,装扮中性化;国内选秀节目选出的明星,“花样美男”大有人在,对青少年影响极大。现在,男孩子女性化的比例在逐年增大,初中、高中要比小学严重。
教育模式限制男孩成长
“家里由妈妈照顾,在幼儿园是女老师照料,小学里面几乎全是女老师。在这过程中太多的女性,使得男孩总在按照女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有教育专家还认为,目前中小学女教师比例过高,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在小学尤其明显。
“实际上,现行的教育模式也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体育教师施宇名说,“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但当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却往往被要求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几个小时的课。
市教委体卫艺处一位负责人说,有些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甚至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更不敢组织,社会实践也是少而又少。这使得男孩擅长的方面———运动、视觉和空间技能,在学校教育中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
渝中区一所知名中学校长分析指出,造成目前男孩女性化的现象,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也是主因。“每次家长会,参加的爸爸、爷爷比例不到10%。”
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来我市举行讲座时说:“我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关鸿羽说,从婴儿时期到幼儿园、小学、初中,我们的孩子受到的母性教育够多了。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哪还会有阳刚之气?
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
学校教学需强化性别角色
学校是培养男孩男子汉气概的第二课堂。教育专家表示,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活动,强化男孩的性别角色。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钟敏则表示,需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性别教育。如把“勇敢”、“学会负责”等内容和思想品德课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又如,通过音乐课,区分男女声部和表演动作,让男生在音乐表现方面有小男子汉的气质。
知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拯救男孩的关键,是拯救我们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改变现在的男女生教育评价标准,“男孩子爱动爱冒险,我们的教育环境就应该迎合这种特点做相应调整。”(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