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中国普通家庭能有一部固定电话就已经令人咋舌更何谈移动、宽带。三十年后,我国固话、移动电话用户已跃居世界第一,宽带用户也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通讯终端、服务、技术和制度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我国通信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对电信业竞争格局、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发展思路等各方面改革,也离不开国家对电信业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支持。在新时期,信息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与工业和社会的融合性越来越高,可以预见,在一下个三十年,随着我国通信业的改革不断深化,电信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
通信业三十年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民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信业改革的“加减法”,缔造有效竞争大格局
我国电信业的辉煌发展历史,是我国电信业在企业转型、资本运作、发展观念等各个方面改革的历史。这些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缔造一个有效的竞争格局,而格局的缔造,本身就是一场从计划到市场转变的改革。
一方面,电信业内部的不平衡,难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电信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力难以满足生产关系的要求,电信业难以有效支撑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这些都不得不让电信业亮出深化改革利剑。
1994年以中国联通正式成立为标志,中国电信业开始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历史进程。中国联通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后,形成了中国电信共存的竞争格局,但当时中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并未形成:中国联通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1998年开始实现政企分开、邮电分设,重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成立中国移动,原先庞大的“中国电信”被切开;2001年至2002年,以打破固定电信领域的垄断为重点,已经被剥离了移动等业务的“中国电信”又被实施南北分拆,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挂牌。
2008年5月,面对新电信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我国对电信业进行了重组,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全业务运营商,为新时期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和合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十年间不断深化改革,运营业观念大变革
我国三十年来的通信改革,对通信业来说,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洗礼,主要的变化就是观念的解放思想。
第一,不断深化对企业管理概念的理解,改革发展思路。企业的组织架构从行政化色彩到面向市场、面向用户、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和品牌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从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到政府监管、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调节、法律法规规范。
第二,竞争格局从传统的封闭到开放,从一家垄断到形成竞争格局。
第三,思路突破“禁区”,国际化视野日益开放。2001年我国加入WTO,有限度地逐步开放电信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更促使电信运营商在体制的变革、机制的创新、组织架构的再造、价值取向的重建等方面,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浅层到深化,从实践到认识,从习惯垄断经营的思维定式到遵循市场规律的竞争策略的深刻变化。同时,加入世贸后,分阶段的对外开放电信增值业务市场。这也给了华为、中兴等中国本土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实施“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通信信息市场,更多的企业以参股的形式进入了中国运营商,这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既是市场机会,也是对资本运作的考验。
第四,与此同时,监管体制也在运行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坚持这些改革的制度成果,并不断地改进、完善,则是通信运营业不断在信息强国之路上发挥运营不竭动力的体制保证。
运营商转动资本车轮,借“资”寻求发展动力
随着政企分开,国有经济成分的逐渐淡化,中国电信企业和众多竞争对手一样,越来越多依赖市场融资。运营商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走进国际资本市场。搞活了国有资本,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资本市场运作规律,更讲究投入产出的效益和经营效益。电信国企的“资本运动”主要形式是在资本市场上市,而其功能包括“融资”、“融制”和“融智”三个方面。
在三次电信业重组中,就充分运用了资本运作手段。1997年10月,广东、浙江两省移动通信资产注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原名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开了“整体上市,分步实施”之先河。2004年6月16日,中国移动香港收购最后10省区通信资产,历时8年的整体上市计划至此画上圆满句号。中国联通于2000年6月21日和22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拆分后的中国电信于2002年11月15日在香港美国两地上市;中国电信集团旗下第二家海外上市公司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9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亮相。
2008年,重组后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在A股和H股分别开牌,中网通通过资本变革其在H股的交易代号消失。目前,新的中联通在A股和H股都上市,新中国电信和新中移动在H股已经成为重要的大盘股。
三十余年来,电信业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制度革命。这些改革为实现“信息强国”目标及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