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讯
问:宝宝四岁多了,有时还会尿床,晚上不喊他起来撒尿,还是会尿到床上,请问专家需不需要治疗?
——网友:红学迷
答:根据这位家长描述,孩子年龄在4岁左右,我们门诊中也常有这么大的孩子被家长带来就诊,其实有一些并不一定需要靠治疗才能改掉尿床的习惯。 3-4岁的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对自己的排尿还不能完全控制是正常的,所以是否需要去医院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家长俗称的“尿床”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遗尿症一般是指满5周岁以上还不能控制排尿的情况。如果孩子大于5岁,每个月尿床两次以上,持续三个月就有遗尿症的可能性,建议到医院就诊。
刚入园“尿裤子”可能是心理“没过关”
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怎么还爱“画地图”啊?不少家长都纠结于孩子“尿裤子”习惯改不了。陈主任告诉记者,孩子尿床除了内因,还有不少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现在许多年轻家长爱给孩子一整天都兜着“尿不湿”,到了3、4岁还尿裤子的宝宝并不少见。“一般1岁半以后的孩子可以自己走、自己蹲,这时就要适当训练他们自己排尿的能力。”陈主任说,还有一部分孩子以前尿床不频繁,但上了幼儿园却严重了,这就是孩子在一些特殊时期心理上的变化。“心理上脱离依赖后或是遇到突然的变故时,孩子容易因为压力诱发尿床现象。”
胆小、敏感的小朋友“尿床率”更高
“从临床上看,尿床的小朋友中性格内向、敏感胆怯的更多。”陈主任说,由于孩子情绪波动性比较大,所以在治疗尿床的问题上,家长不宜操之过急。而且临床上许多看似有“遗尿症”的孩子并不是真的遗尿,比如有一部分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总是想上厕所或是容易尿床,家长带来医院一检查原来是蛲虫感染,在感染治愈后遗尿症也就随之好了,所以这一部分属于“遗尿假象”。如果孩子在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遗尿症”,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现在绝大部分都是行为疗法,找出孩子尿床的心理原因或是生理原因“对症下药”。
家长的责骂嘲笑易起“副作用”
当发现孩子有尿床情况时,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3、4岁以下的孩子在家长的训练帮助下,50%以上可以改掉“尿床”的习惯。第一,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原因。观察孩子每次遗尿前的作息时间、习惯和卫生状况,找出是否有规律性。如有些孩子每次晚间吃西瓜就特别容易尿床,如果能找出诱因就可以早期干预并控制。第二,训练孩子多喝水,拉长两次排尿时间,减少晚上晚饭后茶水、汤的摄入量。第三,当发现孩子有尿床情况时,不要责骂、呵斥或是起些讽刺的外号。有些家长爱拿孩子尿床开玩笑,每当孩子尿床就会开玩笑问:“昨晚是不是又‘画地图’啦?”“你看你这个‘尿床精’呀!”等等,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精神上的负担。 王宛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