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2月下旬发布了《2006年度科学和工程学指标》一书
http://nsf.gov/statistics/seind06/
NSF出版的《美国迫在眉睫的挑战——建设更强的基础》是伴随《2006年度科学和工程学指标》共同出版的另一份指标报告
nsf.gov/statistics/nsb0602
自然杂志的评论
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603/1_20060316_131219.html
[作者:科学时报记者 王丹红]
[发布时间:20060316]
[来源:《科学时报》 2006年3月16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正当美国人担心中国是否已成为“科学发电站”时,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认为美国人患上了“中国综合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2月下旬发布了《2006年度科学和工程学指标》(nsf.gov/statistics/seind06)一书,书中指出中国的科学事业快速发展,目前用于研究的经费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3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认为,这本书应该更名为《中国来了!》(Here Comes China),因为书中多次提及中国,比如中国对研发的投入大幅增加;在美国获得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比其他任何一个外国国家都多,等等。
《2006年度科学和工程学指标》是NSF每两年出版一次的报告,由NSF的科学资源统计部门受国家科学委员会的委托撰写。该报告以表格、数据和简单直接的陈述,从学术研究经费到动物园管理等方方面面,详细分析和统计了美国和全球科学和工程界的各项指标,借此评估全球科学和工程学界的规模、质量和活力。报告在前言中指出,报告中的数据可能会以多种方式被解读,因此报告强调以事实为基础,在政治上中立,不提供政治观点和政策建议;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报告在形成过程中使用了最简单的统计工具。
《2006年度科学和工程学指标》主要描述自1990年以来美国和国际的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内容包括十个主要部分:中小学教育;高等学校的科学与工程学教育;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劳动力;研究和开发:经费和技术连接;学术研究和发展;工业界、技术和全球市场;科学和技术: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态度;国家指标。
《自然》杂志的文章指出,《2006年度科学和工程学指标》多次提及中国,比如: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对研究与开发(R&D)的投资以每年24%的速度递增,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4%~5%;这样的增
长速度让中国的研究经费从1991年的124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846亿美元,从而让中国的研究支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向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的投资增加了1倍多,从1994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 2002年35亿美元,其中约10亿美元进入中国;中国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中国政府宣布:教育、科学和技术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引擎;在美国,三分之一外国出生的科学家来自印度、中国和菲律宾;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将是未来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地区研究和开发的统治力量,等等。
《自然》杂志的文章认为,这些统计数据令人震惊,但只讲述了故事的一个侧面。美国人所指的工作是什么?谁将获得这些工作?实际上,美国、欧洲和日本仍然培养了许多博士,并创造了许多工作职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这张万能牌的问题是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到祖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增加的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白人男性的数量却从1994年的峰值8900人下降到2003年的7000人。
但是《自然》指出,据此认为这些数据说明美国已失去在科学和工程学职业领域的主导地位是不成熟的,这只能说明美国所培养的本国科学家是不够的,而且从外国特别是中国聘请科学家会更加困难,因为这些国家正在大幅增加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正如《2006年度科学与工程学指标》所说,这些数字表明:在日益激烈的争取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的成功率可能会减少。
NSF出版的《美国迫在眉睫的挑战——建设更强的基础》是伴随《2006年度科学和工程学指标》共同出版的另一份指标报告 (nsf.gov/statistics/nsb0602),该报告提出了提高美国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几个建议。比如,提高教师的工资、提高公众的读写能力、测试衡量理性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解决美国面临的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