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个芯片巨头的默许,山寨笔记本又开始冲击人们的欲望.
2009年2月18日,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大区总裁杨叙公开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话,(英特尔)可能支持山寨本!”全球芯片巨头正式对山寨机做出的接纳姿态让业界跌破眼镜.此前,台湾芯片制造商威盛公司已在深圳成立了相关产业联盟,意图让山寨本重现山寨手机的辉煌.
无独有偶,此前的2月2日,国内代工厂商比亚迪决定在山寨笔记本行业捞一桶金.为此,其子公司比亚迪电子(00285.HK)正在积极筹备上网本的代工业务,自建基本上来自TCL电脑等企业的研发团队,而首款产品的推出时间不日将公布.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山寨笔记本或将成为产业链上更多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新的利润来源.”对于众多正规企业介入山寨本的情形,有市场人士如此评论.
就在大企业紧锣密鼓筹备之际,一些中小企业抢先出手.在深圳华强北,山寨本的身影已经出现.日前,本刊记者在位于这里的赛格万商汇数码城里看到,不少柜台都摆上了众多造型时尚的山寨笔记本电脑,它们的屏幕一般是7英寸或10英寸,乍一看像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实际上都是一些从未见过或未听说过的牌子.此外,它们在价格方面也非常“雷”人,售价大部分介于一两千元之间,最便宜的一款品牌为 Abook的笔记本电脑竟只有900元,拥有主流配置,可运行Office等常用办公软件,并能播放各种主流格式的视频.
“价格便宜而且配置好,用起来跟大品牌的笔记本一样!”柜台老板极力向过往消费者推荐,“我们也是有品牌的,三包服务一样不会少.”
相比山寨手机,山寨笔记本的来势同样凶猛.
布局山寨本
自从去年12月底深圳凯聚投资宣布注资1亿元生产品牌为“金特尔”的上网本之后,其旗下分公司威特尔公司的门槛几乎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给踩烂了.
威特尔公司业务部门的刘小姐告诉《IT时代周刊》:“近几个月来,我接电话接到手软,都是想做金特尔笔记本代理的各地经销商.”而凯聚投资网本事业部总经理盛树林也说他的电话快被打爆了.“我现在基本不会去和没有预约的经销商谈了.” 盛树林说,“我们要精挑细选优质的渠道资源.”
据介绍,凯聚投资早在3年前就已经投身笔记本行业,旗下的集凯电子、聚芯电子、威特尔等公司专注于内存、主板和摄像头等电脑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笔记本产业链布局,在深圳松岗建成了年产500万台笔记本的工厂,并成为英特尔和威盛的战略合作伙伴.
威特尔公司网本事业部的一位姓刘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做山寨笔记本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时间行业观察的结果.交谈中,这位负责人并不忌讳“山寨”一词,据他介绍,与公司有笔记本业务合作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大都是做山寨手机起家.“但现在山寨手机不好做了,就都开始做笔记本了.他们认为2009年将是个好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盛树林也曾在手机行业做了十几年.据其介绍,近几年国产手机市场很不景气,山寨手机市场的饱合也让利润薄到极点,有时一部手机的利润只有3元,出货量较最火时缩水6成以上.大大小小的手机代工工厂纷纷倒闭,剩下的经销商和生产商大多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上网本市场让企业看到了新的利润亮点.”盛树林说,以上网本为代表的低价笔记本成为PC业的“一匹黑马”后,目前仍在市场上加速奔跑.根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2008年前三季度全球PC销量达到了8060万台,同比增长15%,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低价笔记本.而更让人看好山寨笔记本的理由是它的产业链条件也已完备.
2008年10月底,威盛联合另外15家厂商在深圳成立了“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业界称之为“山寨本联盟”),加盟厂商中不乏微软、SanDisk和AMI等行业巨头,而威盛也毫不讳言自己在上网本产业中将扮演类似于联发科在山寨手机产业中的角色.该公司全球行销副总裁白瑞志表示,联盟的目的就是整合超便携笔记本的产业链,为下游厂家迅速进入创造条件.
作为CPU和应用软件的上游厂商,将平台和解决方案开放出来无异于打破了山寨本的技术封锁,就如同从前的联发科解放了山寨手机一样,威盛此举让人看到了山寨本遍地开花的希望.因而更多的制造商开始将山寨笔记本作为一个新的“大金矿”开掘.据威盛方面透露,目前国内表示要加入这一生产行列的手机、MP3、DVD等消费电子厂,大大小小有数千家!
尤其令有意于山寨本的厂商们振奋的是,曾明确承诺不会与“山寨厂商”合作的英特尔也开始与一些“非直接合作伙伴”接触(所谓非直接合作伙伴,是指通过英特尔分销商拿货的中小厂商,其中就包括了山寨厂商).杨叙等国内芯片界的风云人物日前频频造访深圳等地,与部分山寨上网本制造商及中间商洽谈合作计划,并开始供货Atom处理器.低价将搅动市场?
山寨本将以何搅动市场?
“PC厂商相继推出低价上网本并成为市场的宠儿,这让山寨本看到了机会.”市场分析机构iSuppli中国半导体行业分析师顾文军指出,目前国内三、四级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快速提升,他们对高价电子产品兴趣仍有限,但只要山寨本价格足够低,而且能够满足人们上网等的基本需求,就能吸引消费者,从而催熟这一全新的市场.顾文军认为低价仍将是山寨本的市场利器.
前述的威特尔公司网本事业部刘先生也表示,山寨笔记本与华硕、英特尔等品牌上网本相比,除品牌外无甚差别,在更优惠的价格下,甚至还比品牌本的配置更高,功能也更齐全.他说,山寨产品的显著特点就是模仿,这一点在手机上已经表露无遗.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认识的逐步加深,山寨本后期会有很好的市场反应.”刘先生信心满满地说,“2009年将是市场腾飞之年,金融危机让人们不得不压缩开支,可以安全使用数年的山寨本完全能够满足他们在低付出的情况下对电脑的需求.”
“5年后,山寨笔记本将做到人手一部,一个大众化的山寨笔记本消费浪潮已经到来.”深圳战国策行业分析师杨群更显乐观.但山寨本能否对PC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品牌笔记本厂商对此却是观点不一.
联想集团广东大区消费业务总监张传宗对山寨本的到来就显得不屑一顾:“这种以低价抢市的方式没有任何技术优势,没有任何独有的东西.靠拼装就想活下去的企业,最后将会在价格战中放弃利润,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当中有人放弃山寨手机的关键原因.”而华硕方面更多地对威盛建立山寨本联盟表示极度不赞同.“威盛的做法只会让上网本同质化,让市场出现一些没有特色、不注重品质的低价产品.”华硕电脑中国区副总经理王俊人说,华硕并不担心山寨本的冲击,他们更注重开发一些创新、针对细分市场的精品,找到这一领域的蓝海,而非在“红海”里打价格战.
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洪汗青则表示一切由市场需求决定,他认为,如果市场出现价格低廉的笔记本,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这只会鞭策我们在品牌、服务上更加进步,把产品做得更差异化.”
但在独立的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与国内一线品牌厂商相比,更应该担心的是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的二三线厂商,如一直推行低价策略的神舟电脑.2008年9月25日,神舟发布了1999元的笔记本产品.尽管该价格令人震撼,但有神舟电脑的经销商表示,他们现在销售一台神舟笔记本的利润只有一百元左右.这意味着,随着上游厂商更加开放,“山寨本”技术更加成熟,被称为“价格屠夫”的神舟电脑在降价无力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软肋凸显
山寨笔记本来势汹汹,并有人预言它会像山寨手机一样风靡,但是就目前看来,山寨本并未解决山寨手机一直存在的诸多问题.
神舟电脑笔记本辅助咨询经理王明辉表示,山寨笔记本无法复制山寨手机的模式,“毕竟山寨手机和山寨本不一样,后者现在的定位还不是很明朗,最终的突破口还没有找到,质量和品牌是其软肋”.
在王明辉看来,虽然山寨本依靠极其便宜的价格对品牌笔记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影响不会很大,因为电脑生产的成本是有底线的,在此之上消费者也会比较质量和性能.“山寨本卖一千多块钱,在不同的生产方案下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说采取手机的芯片组或者PSP的处理器,而不是X86的芯片组,可以满足基本的上网、浏览网页的功能,但性能跟品牌机差很远.”王明辉说.
同时,一些消费者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心.在华强北,一位消费者就认为,商家宣传山寨本时说得很动人,但还不知道真正的质量会怎么样.因此,虽然自己也觉得价格很划算,但不会急着买,“先观察一下形势再说”.
在调查和咨询了业内人士后,本刊记者了解到,山寨本尚未形成合力就已分裂成两大阵营:一类是使用品牌芯片,虽有山寨外观,却有品牌内核;另一类是从里到外都很“山寨”,使用的芯片为国内智能手机芯片,而使用的液晶显示屏也可能是最差的,两大阵营的成本价格可相差一倍.
据业内专家介绍,后一种山寨本在安全上最为可怕,它们只是经过简单的组装,将配件塞进一个“壳子”里就拿到市场上销售,没有通过各种安全认证、环保认证和电磁认证.不仅性能无法保障,就连散热能力、稳定性、日常应用也存在问题,这些都难以与正规品牌的低端产品相比较.
除了上述3大问题,山寨本的售后服务也让消费者不敢轻易出手.据悉,除了一些规模大的山寨本企业宣布会有产品的“三包”,大多数的山寨本来自一些地下工厂,根本没有什么售后服务.
威盛CPU平台事业部亚太区业务副总经理黄义家被询问到产品售后保修等服务时表示,威盛不能保证售后,这些服务应由终端厂商负责.但业界质疑,有多少终端厂商愿意为此买单呢?
除此之外,从政策上来说,由于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人权益、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都有着欠缺,山寨企业很难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生命力堪忧.在2008年底,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扶持的众多企业中没有一家山寨机提供商,这被认为代表着某些地方政府对山寨机的态度.
联想Idea消费事业部一位负责人认为,“用户需求才会催生新的产品.所谓的山寨笔记本实际上代表了一部分对产品品牌、品质等都不太关注的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这种产品只有两条路: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通过技术和品质的改良成为笔记本市场的正规军.”
这或许才是山寨本厂商的最后出路.
文/《IT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