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倾向于采购整机,还是痴迷于DIY,消费者在采购电脑或电脑配件时,一直以来最看重的都是它们的性价比,这点在电脑最为核心的组件——CPU上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价格竞争最为激烈的入门级CPU市场,人们更注重选择其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以追求物超所值的感觉。而自2007年中英特尔推出奔腾双核产品线,启动了入门级CPU市场从单核向双核的过渡后,多核技术强调的高性能、低功耗开始深入人心,打破了相应消费者群体对于时钟频率的迷信,让他们认识到了能效,即性能与功耗比的价值,他们也随之将高能效列为选购CPU的标准。
而今,从高性价比和高能效这个双高标准来看入门级CPU市场,可以进入人们眼际的有多款双核产品,而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还是当属英特尔去年发布的45纳米制程奔腾双核E5000系列处理器。以E5200为例,虽然和同是采用45纳米工艺、面向主流和高端市场的酷睿2双核和四核新品相比,E5200在规格上要稍低,也没有像后者那样增添针对高清应用优化的SSE 4.1指令集,但它的表现依然靓眼,甚至与在它之后发布的、主频更高的AMD Athlon X2 5400+黑盒版和刚刚推出的、基于K10架构、主频同样高于它的AMD Athlon X2 7750进行性能和能效对决时,也能稳占上风。而且半年多来,奔腾双核E5200的价位也从600元区间落到了500元以下,这更是增强了它在性价比上的诱惑力。
与奔腾双核E5200在性能上的出色表现相衬,它在低功耗方面的优势更为抢眼。在待机状态下,E5200系统的CPU功耗只有4.1瓦,整机功耗为80.6瓦;在系统处于满载状态时,E5200系统的CPU和整机功耗分别为28.3瓦和110.8瓦。
从这两方面来看,在入门级CPU市场,奔腾双核E5200在同级别双核产品中抢尽风头,夺得性能和能效的王者桂冠。而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竞争对手价格不断下压、价位已经接近的三核处理器产品,E5200也有一战之力,并且能够在整体表现上超越对手。有媒体就用E5200与AMD Phenom X3 8450(2.1GHz)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结果表明:在考察CPU理论性能的Super PI、ScienceMark、SiSoftware Sandra整数性能测试中,在PCMark05和3DMark06的整体性能表现上,以及在真三国无双5、孤岛危机、半条命2和英雄连四款游戏的速度实测中,E5200系统均超过了三核的Phenom X3 8450系统,而且在整机的待机和满载功耗对比上,E5200系统也再次发威,分别比对手低了29.9瓦和38.2瓦。
与奔腾双核E5200高能效相对应,它在性价比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虽然AMD的处理器一直以高性价比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但根据目前市场报价,E5200却更有优势。这让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入门级“双高”CPU中的佼佼者,拥有让人们难以抵挡的魅力。而已经购买和使用这款处理器的消费者也对它好评如潮,笔者有一位专业摄像师朋友,就于近期购入了一台配备奔腾双核E5200处理器的PC,用于图片的后期处理,他称这台机器与他此前使用的其他型号入门级双核CPU系统相比,在性能上让他非常满意,而在他通过超频方式将E5200时钟频率超到3.9GHz后,系统在编辑处理高清晰度数码照片时的性能提升更是“无需任何测试软件,只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感觉出来”。
如要从技术层面分析奔腾双核E5200在性能、能效、性价比以及超频方面的出色表现,就不得不提及它采用的酷睿微架构和45纳米制造工艺。酷睿微架构的价值很多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不用再过多提及,而英特尔45纳米制造工艺的两点独特之处还是值得消费者关注的,一是它已经导入英特尔的处理器生产环节达1年多时间,早就开始从英特尔中高端产品拓展到了入门级CPU的制造中,为后者带来了更高的能效,在这一点上,刚刚导入45纳米工艺的竞争对手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因为它在45纳米制程入门级双核产品上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二是英特尔的45纳米制程和竞争对手的同类制程在技术细节上有很多差别,例如英特尔的工艺除了把晶体管尺寸缩小外,还革命性地引入了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的设计,这也是业界40多年来首次采用新材料设计的全新晶体管——高-k金属栅极晶体管,这样的晶体管能获得更好的能效表现和更低的漏电率,即使竞争对手的入门级双核CPU也使用了45纳米工艺,但是晶体管本身并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因此在能效的表现上是不可能超越采用英特尔45纳米工艺的入门级双核CPU的。
虽然奔腾双核E5200上市半年来在同价位双核CPU市场上一直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手,但英特尔并不会就此忽视在入门级CPU产品上的技术创新。在此产品系列上,不仅有广受好评的E5200,还有主频更高的E5300、E5400都已经上市,供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奔腾家族还将有E6000系列等新品,预计不日即将推出,英特尔45纳米奔腾双核系列产品线届时将再添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