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AOL否认撤出中国,称仅是关闭北京研发中心,但北京研发中心是AOL研究和开发中国业务的主要机构。在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看来,关闭北京研发中心意味着AOL已经撤离中国。2001年,AOL与联想建立合资公司,投资1亿美元建立了中文网站FM365.com。2004年这家合资公司被关闭。2008年4月,AOL低调重返中国内地互联网市场。加上在更早之前和国中网合作的失败,AOL已经是三进三出中国,洪波认为,AOL无法立足中国的根本原因是战略失误。
记者:在您看来,AOL撤出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洪波:尽管AOL在过去的时间里多次部署它的中国业务,但它在中国不为人知,恐怕连三流品牌都算不上。在整个经济形势不好、自身业绩也不断下滑的时候,AOL砍掉无所作为的中国业务,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记者:3月12日,AOL称,受金融危机影响,该公司美国总部决定关闭北京研发中心。您是否认可AOL对外公布的关于撤离中国的原因?
洪波:即使没有金融危机,AOL在中国所采取的运营策略也几乎注定是无法成功的。AOL把撤离中国的原因归咎于金融危机,其实是给自己,也给相关人员找一个台阶下。算上它早年跟国中网的合作,以及后来跟联想的合作,这已经是十几年来AOL第三次撤离中国了——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这表明,AOL的中国策略既缺乏连贯性,也缺乏延续性,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有中国策略。
记者:AOL日前宣布,前Google北美地区广告销售业务总裁阿姆斯特朗将出任AOL的CEO。据您的了解,此次人事调整能给AOL带来什么?
洪波:自3年前Google收购AOL5%的股份后,阿姆斯特朗一直充当Google与AOL之间的协调人的角色,他应该是最了解AOL情况的人选之一。而且他长期负责Google北美地区的广告业务,他的经验以及与美国广告主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提振AOL的广告业务。他上任后,必定会深化AOL与Google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有利于AOL走出目前的困境。
记者:有消息称,AOL有可能从时代华纳分拆。这对AOL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洪波:我相信,分拆AOL,既是时代华纳股东的愿望,也是阿姆斯特朗愿意执掌AOL的条件之一。AOL与时代华纳合并8年来,双方都饱受这场错误婚姻的折磨,AOL在混乱和挫败中不断丧失机会和企业的价值。结束这样一场错误的婚姻,对当事双方都有好处。
记者:现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洪波:从网络的渗透率、普及率以及网民人数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互联网人口大国,这给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用户基础和应用基础。但从互联网发展的商业环境来看,国内互联网界弥漫着营销重于技术、谋略重于战略、抄袭重于创新等风气,有创新的业务在这个环境中,实际上越来越难以生长了。
记者:为什么互联网界的洋巨头到中国后往往会水土不服?
洪波:洋巨头水土不服,我想,既有洋巨头自身的原因,也有水土的原因。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同样出不了国门,没法赚美国人、欧洲人的钱。我们这里的水土不适合洋巨头,适应了国内水土的本土互联网企业,也很难去适应别人的水土。
记者:中国互联网本土企业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占据了优势,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洪波:本土互联网企业熟悉本土的所有明规则、潜规则——可以高雅到道貌岸然,也可以低俗到令人汗颜,玩起来自然得心应手。适者生存这个原理的内涵在中国互联网界被得以充分诠释。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没有底线、见风使舵的好手,但他们确实更善于发现机会、揣摩用户并迎合市场。
记者:去年第四季度,AOL运营亏损高达19亿美元。您认为AOL巨亏的原因是什么?
洪波:AOL亏损主要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与时代华纳合并后,AOL一直处在不停歇的折腾之中,很多优良资产在折腾中不断贬值。比如AOL原本是美国最大的IM服务商,旗下有AIM和ICQ,但AOL却没能成为美国的腾讯。目前,AOL主要将宝押在广告上,却忽视了消费者业务,最终沦落到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记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互联网广告的前景如何?
洪波:互联网广告大致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以品牌传播为诉求的展示广告,一块是以促成销售为诉求的搜索广告。一些行业在加大互联网广告的投放,比如零售与服务、金融、快消品等。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广告主可能会收紧品牌广告的支出,转向促销型广告。价格低廉、效果可衡量的互联网广告可能更受广告主青睐。另外,由于很多出口企业转而开拓内销市场,也会增加广告主的数量。整体上看,互联网广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记者:在您看来,下一个互联网主要应用会出现在什么领域?
洪波:互联网的发展大致有三条路径,一条是媒体形式的发展,从文本,到图文,再到视频;第二条是连接方式的发展,从窄带,到宽带,再到无线宽带;第三条是应用深度的发展,从信息,到人,再到社会。任何一条路径以及任何路径的交叉地带,都存在机会。(文/廖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