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谈到《民生》二字是关系到上上下下不管什么阶层。
[王平久]:我们不知道它会不会火,火了以后我还是我,该干吗干吗,媛媛唱歌多一点而已,我和金老师还是在后面干活,我们已经具备这个心态了。如果媛媛把这些歌唱给更多人听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收获。
[主持人]:金老师在国际国外都得过很多大奖,包括给香港很多流行歌手写词,主要是电影配乐。王老师说大歌小唱,您在主旋律和民谣中的平衡,在《民生》里您是怎么做到平衡的?
[金培达]:一般都是五声音阶,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五个音,你发现你唱《国家》的时候你把配器拿走,真的很像一个民族的民谣。你可以叫小调也行。同样用五个音在《民生》里感觉没有那么民族,在旋律安排上,由于歌词的问题,它有点像讲故事,一步步的慢慢的一句一句的从以前一路讲到现在,从小讲到大,所以在旋律上的应用在这方面是把这个概念衬托起来,我一开头都是321,写出来简谱就是321。到副歌的时候也是321,这就是流行歌的技巧,有一些简单的音节有一些重复的感觉,容易上口。《国家》里不是没有这样的处理,相对来说《国家》一听起来就像民族的小调的歌,这首相对听起来是比较像流行歌。刚才说的平衡,旋律写出来了,剩下就是编曲。其实《国家》和《民生》是姐妹作,他们有很像的地方,开头、结尾在配器上、演唱方式上我又让它有点不同,旋律、风格有了,我相对在《民生》里面民族乐器一个都没有,琵琶、笛子一个都不用,管乐少一点,弦乐多。说起来觉得在讲乐理,其实讲的就是一般的东西,老百姓不会跟你讲这些东西,但是意图上我是用这些方法达到平衡。说到最后,传唱、老百姓喜欢,我觉得我们有的写歌,人家说写完很开心,其实一首歌他因为唱这首歌很感动,歌词打动他说出他心灵的话,我觉得这个比什么奖都大。我们今天想起很多老的红歌,旧的歌说不出是谁写的,但是能哼出来。我作为创作人,我们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有一天将来我们都不在了,歌继续传承,还有人在唱,他们也说不出来是谁写的,但是歌里面的意念继续在打动他们。我们做艺术最大的感动和意图就在这里。
[主持人]:很能体会您的境界和理想,得奖是一种身外的,在座三位得过无数大奖,真正感动自己的就是老百姓对你们的反馈,听到你们的作品,当你看到你拿给他看词眼神就能反馈给你信息。
[金培达]:我们不在了以后,后来人还能把《国家》给唱出来,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事情。
[刘媛媛]:以前唱歌的时候跟很多专业人士一样很讲方法,后来我接触到《国家》和《民生》这样的歌曲的时候,歌唱可以用心去歌唱的,不用想那么多方法,反而出来的歌声很让人感动,我自己也会很感动。这首歌讲的是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包括《国家》,它写的实际是一个大歌,但是感情特别的质朴。我用什么声音去表达呢?这是我们在一起,这次我觉得唱这些歌,除了我在情感上,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人,也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变化,和这个时代给我们每个人的温暖,我们看到很多也感受很多,所以希望能够用这种作品抒发、表达、歌颂这个时代。我在唱的时候把这些事情作为最重要的大事,不是说就唱了这首歌,而是如何把它唱好!王老师跟我说这首歌要用你的真情实感,用最自然的感情去演绎,这样才能打动别人!带着他给我的启示,《国家》这首歌,我觉得可以说是比较偏通俗的,我以前也很爱唱通俗,但是没有在正式场合这样的唱出去。《民生》这首歌我觉得更多的偏流行、偏通俗的唱法,在我声音的表现上面。因为这个歌要更加贴近民众,包括我的形象,王老师也是有一些很好的建议,王老师您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