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您特别难忘的小故事?
[金培达]:其实我点头是因为刚才说了效率很高,其实这个外号对我来说有点陌生,他对我不急,其实可能他很急,但是跟我不会表现出来。因为我觉得这个题材太大了不敢写,我每天在棚子里都在想都睡着了,王老师打电话来,当时我在香港,他不问这个事情,他问别的,其实我知道他就想问这个。王老师懂得和不同人合作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的相处,才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急或者不急,最重要的方向明确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王老师跟我沟通没有产生过太多的误会,写《国家》的时候,我是不是用民谣风写什么我自己担心,但是音乐的东西我不跟王老师说的,最后出来听小样,讨论没有意思,最后出来给他听,听了就可以说,当时我不知道王老师的感觉是什么?当时有四个字“大歌小唱”,我就安心了!我们沟通里面我没有误会,其实我问了他很多次了。
[王平久]:老不自信,其实最不自信的是我,成龙大哥做事是挺认真的,这些年我跟大哥合作很多,确实让我很敬佩他,在他身边工作,知道他很了不起,不是因为他是明星,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哥而已,在他身边工作才知道就是很了解,我们所有的活动他都参加了,这次在《民生》过程中,他电影要开拍了,确实没有时间,实际上《民生》这首歌压根就没怎么跟大哥说,我要找他唱的话,我说我写了一首歌叫《民生》,我知道他下句话是什么话?我唱!我跟大哥合作什么都不用钱的,只要是公益的事情全部都责无旁贷。我们占了大哥多少时间啊,没有任何怨言。在唱这首歌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互相配合,这次媛媛唱《民生》我觉得比唱《国家》要好,因为从容和民风化一些。在这写歌的过程中,《国家》那首歌出来以后,《国家》的歌词我没有去深思熟虑想很久,因为我没有压力,反正我也不是专业的,写出来不好大家就批评我吧,反正我也不是靠这个吃饭的,但是出来以后90%以上人都喜欢。我们没有按照专业的方式去做,跟他们专业的肯定不一样,做《民生》的时候,我就不是这么来了,我就反复的征求意见,我发给媛媛很多遍短信,问媛媛行不行?歌词不停的在改。然后我们从领导开始到普通老百姓都会给他看,不是说给他看就说好,我不看你说我好不好,我是看你眼神变不变,如果认真看他每只眼睛的反应,大家各自都有很多的变化,我们最后录音的时候,媛媛说领导看完还有什么意见,我赶紧改完发过去,领导也满意了。
[主持人]:你说自己不专业,抢了多少专业人的饭碗啊!
[刘媛媛]:领导说这个年轻人太有才了!
[主持人]:当您听到别人说您年轻人的时候您怎么想?
[王平久]:我觉得很老了。我觉得跟媛媛他们合作,我们看着媛媛唱歌,金老师也说媛媛比唱《国家》感觉还要好。我觉得《民生》一定会超过《国家》,《国家》更多是概念性的东西,《民生》更多是想说和表达的话。因为现在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我们都是党员干部,对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精神力量去做事情的话,你很快会出问题。我跟媛媛他们说任何时代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理想,我们其实都是理想主义者。无论我们老了还是年轻,我们都是这样的,我们都要有一个理想,包括小朋友豆豆我们都要有理想,我们拍这个歌不是说要把谁拍出名,而是站在百姓、民生的角度。我们不是说演唱,我们背后有很多人,这个团队是100多人,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我们都去调查1000多人,靠人做的啊!其实,我觉得任何一个事情不付出这么多绝对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