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館舍位於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占地6.5公頃。館藏文物20余萬件,含一級文物812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其中以出土文物為主,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
目前(2003—2005年)正在進行館舍擴建,建築面積為32200平方米。已建成的編鐘館建築面積達5700平方米。陳列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展品主要有曾侯乙編鐘、青銅尊盤等。館內設有專門演奏廳,用復制編鐘、編磬等為遊客演奏以古樂為主的中外名曲是我館的一大特色。我館根據考古學研究成果編排的「編鐘樂舞」曾20多次赴海外演出,被譽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支奇葩」。2002年我館共接待中外遊客21萬人次。
建館幾十年來,我館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並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累累碩果。首創「乙二醛脫水加固定型古代飽水漆木器」技術1988年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曾侯乙編鐘復制研究」、「戰國曾侯乙編磬復原研究」等項目分別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三等獎。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於1989年,是隸屬於湖北省文化廳的獨立法人單位,具備國家文物局認可的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格,在湖北省文化廳(文物局)的領導下,主要擔負湖北省境內的文物保護、考古發掘、文物建築保護設計維修等項工作,承擔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設的文物保護與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任務,組織編寫考古報告,開展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