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发起诉讼,指控中兴侵犯专利权和商标权。4月29日,中兴反诉华为称已在中国针对华为侵犯其LTE专利递交了诉状。随之,这场围绕着专利的 “肉搏”愈演愈烈。
其实华为与中兴的专利纠纷缘起于欧盟去年的“三反”调查,华为认为中兴在欧洲低价销售数据卡,导致数据卡价格大跌,让自己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今,从表面上看,此次起诉是中兴和华为之间的专利战,但实际上通信“双子星”早已掐架二十余载,专利纠纷使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华为中兴专利互诉
专利之争背后的博弈
华为与中兴之间的专利战,在不同人的眼里必然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专利战只是市场规律的一个必然结果,无需大做文章;也有观点认为,专利战的背后隐藏更深的是两家企业的市场战与品牌战……
一方面,中兴与华为在经过几轮市场竞争和洗牌后,双方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在关键业务上双方寸土必争,很容易激发矛盾。电信专家、Frost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指出,两家企业实在是太像了,想要在一个领域里并行不悖地发展是不可能的,“打架”是迟早的事情。双方要想减少摩擦,需要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高度重叠也是这场专利战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海外特别是欧洲市场上,华为和中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两者都在奋力拓展生存空间。据中兴财报显示,2010年中兴在欧洲市场的增长超过50%,远远高于其在国内的增长。而中兴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华为关注的战场。根据欧美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一旦涉及企业专利诉讼立案,被诉方在诉讼期间不得出售相关产品。也就是说,如果华为诉讼成功势必影响中兴在欧洲拓展的步伐。

2010华为中兴诺西新增市场份额

2010年各通信设备商LTE市场份额
过去的华为是潜入者,而如今的中兴则是未来的潜入者。对未来潜入者的强势进入,华为必然给其“上上一课”。
此外,也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华为此次起诉针对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华为希望通过诉讼,树立自己的民营身份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国际形象,为下一步打开北美市场做铺垫。这才是其本来用意。
中兴VS华为:狼的软肋与牛的弱点
在国内通信行业有一个颇为着名的比喻:华为为狼,中兴为牛。狼者,凶猛异常,对待猎物,决无妥协之可能,扑之,断其喉、饮其血。牛者,和善可亲,食草,自耕三分田,悠然见南山。
其实,华为有华为的狼性,中兴有中兴的牛性。然而,狼也有狼的软肋,牛也有牛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