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喊打非良策 “网购维权”更需理性方式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1-08-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当当网“操作失误”订单接连被取消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某网站更打出“维权”召集令,集结上千位消费者联合维权,顿时间,各种维权声浪甚嚣尘上,网络上对当当网的喊杀声大有蔓延之势。

一边是老牌电子商务网站,另一边是浩浩荡荡的千人维权队伍,“抢购门”、“错价门”、“维权斗士”等字眼着实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即便当当网事后第一时间澄清是员工操作失误导致订单价格出错,并提出要对当事用户实行一定金额的代金券补偿方案,但这些措施似乎也难消部分人心中怨气。以正义为名的讨伐大旗,网络民意的一边倒,当事双方话语的失衡,都在提醒我们是否又将陷入一个冲动与情绪泛滥、商家与消费者信任基础破坏的怪圈?

“消费者的情绪化表达显然不利于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保证,反而会对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消极影响。”律师唐宝国认为,片面的对企业行为上纲上线,只从情绪化角度评判,动辄喊打,对企业一方有失公允,不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最终消费者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证。“更有甚者,一边倒的网络情绪表达甚至会干涉政府行政部门的公正执法,造成权力部门为了平息民愤使裁决屈从于网络舆论的现象发生。”

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为舆论的重要阵地之一。但与此同时,网络非理性情绪的快速蔓延,也带来了一些隐忧。我们看到了活跃的大多数,某网站中几位活跃的版主发声赢得了很多的支持和回应,但类似有用户发帖声明退出维权行动的几点号召,却因为站在主流的对立面,而被淹没在一片喊打的喧嚣中。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企业显然存在操作和程序上的疏漏。但千人大行动,是否真的受到了部分网络民意片面的诱导和蒙蔽?而现有网络购物环境给消费者心中带来的积怨更是不容小视。是否一味喊打就是处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上策,如何更好的促进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都值得我们思考。

应该说,网络时代,不仅给我们多了一个信息的出口,更应该给我们一个听取多方意见的平台。正当维权可提倡,但是动辄高呼的“行动”不仅无益于事件解决,更可能造成新一轮的信任危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购物环境,而不是在情绪的鼓动下宣泄个痛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