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有度 切莫沦为道德捆绑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1-08-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连日来发生的三起“网购乌龙”事件引起一定反响,同时也把一向以放心购物正品低价著称的当当网推上了风口浪尖。

错价发生后,当当网当即给每一位消费者电话致歉,同时对事件涉及到的消费者做出一定金额的补偿,当当网也迅速启动了内部人员强化管理培训,以保证此类错误不再发生。然而,有部分消费者似乎并没有看到当当网的诚意,在某网站的组织下准备起诉当当,同时维权队伍吸引了大量律师加入,甚至连“中国维权第一人王海”也出面担当“维权顾问”。于是,这起简单的由于人工录入失误导致的纠纷,瞬间演变成集体维权事件。对此,一些专业人士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律师斯伟江表示,商家标错价格的情况在网购市场时有发生,但如果商家能够及时意识到失误,并通过取消订单的行为作为补救,将错价商品恢复正常价格,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因为错价合同本身是在“存在重大误解”的前提下签订的,不应算作当当网单方面取消合同,即使商品已经发出,如果商家想要追回已经发出的图书,法律也是予以支持的,因为消费者利用了价格操作失误“不当得利”。业内人士也指出,如果错价商家将错就错发货,其售价就必然低于了进货价,这就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不得低于进货价销售”的法条,左右权衡,显然都是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此外,律师唐宝国也表示,单就这起事件而言,商家已经为自己的过错承担了责任,并且对消费者给予了相应的补偿,消费者和媒体应该对企业行为作出理性判断,以相对宽容的态度给予商家一定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苛责企业。尤其是媒体舆论,更要客观公正的还原事件真相,引导事件向圆满解决的方向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维权所需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很高,而且很有可能付出努力也未必得到想要的结果。据悉,已有部分准备参与维权的消费者退出。并表示既然商家已经态度诚恳的承担责任,消费者是否应该考虑接受道歉和补偿,同时给商家一个纠正错误挽回损失的机会。

毕竟,网购问题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一家或某几家企业的个人行为,我们也不需要死抓住商家的某个错误问责到底,而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彼此互信的网络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