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在西南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开始种植无花果,并每年都把最早收获的第一批无花果作为祭祀的果品。在古埃及金字塔中发现描绘尼罗河沿岸居民用扬水器灌溉无花果树的浮雕图案。在历史中记载的许多神话中都提到了无花果。希腊的神话故事中说,日神泰卫为了营救天神宙斯紧紧追赶的索克斯的儿子,让他变成了一株无花果树,瞒过天神宙斯。这个古老的神话至今仍在希腊索克斯城流传。又如古罗马时代有一株神圣的无花果树,因为它曾庇护过罗马的创立者罗莫路斯王子,躲过了凶残的妖婆和啄木鸟的追赶,这株无花果树后来被命名为“罗米亚”,意思即“守护之神”。
我国栽培的无花果,在公元 8 世纪左右沿着“丝绸之路”,由商人和僧侣带入我国。首先传入新疆南部地区种植,当地群众主要生食或用蜜浸渍加工后食用,认为每天吃几颗蜜浸无花果可以长寿,此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最早有关于无花果的记载,称无花果的名字叫“底称实”。无花果的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救荒本草》,别名“底珍树、阿驿、阿驵、映日果优昙钵,波斯国当时叫做阿驿”。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无花果“……能开胃止泄痢,叶治五痔肿痛……”,显然在我国最初栽培无花果主要是用于生食和药用。
无花果喜湿润,怕寒冷,适于我国南方和新疆南部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除山东沿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有少量栽培外,以新疆阿图什栽培最盛,素有“无花果之乡”的美称。无花果种植零星,多为庭院栽培,北方用于盆栽观赏。全国目前栽培面积约 2330 公顷左右。
无花果品种大致分成原生型、普通型、斯密尔那型、中间型四个类群,目前世界各国多数栽培品种都属于普通型无花果。主要品种有黄种、红色种、日本红、棕土耳其、新疆黄、早熟无花果、白种子无花果、晚熟无花果等。
无花果的种类和品种比较多,全世界目前大约有 600 余种。果实供应期也比较长,一般成熟期从 6 月中下旬~11 月,果实成熟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如果采用保护地栽培,配合必要的栽培措施和贮藏措施,果品有可能做到周年供应。无花果的各类加工产品很多,如果干、蜜饯、果酱、罐头、果脯等。更可以做到产品周年供应。
由于无花果适应性比较强,耐旱、耐盐碱、耐湿,对土壤要求与其他果树相比要低得多,各类土壤都能生长,不仅可成片种植,也可零星种植。无花果一般栽培当年就可结果,第二年就有一定产量,是一种栽培管理容易,病虫害少,可基本不用农药的果树,被称为无公害果树。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可以年年获得丰产。亩产一般在 1000~1500 公斤,国内高产园达 2300公斤/亩。树寿命可达 40~100 年,而且容易更新复壮。过去由于贮藏运输性能差,限制了它的发展,近年来在贮藏、加工利用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到 1990 年为止,已有 10 余种加工产品问世。除内销外,每年尚有批量出品到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另外由于药用综合利用方面有所突破,无花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含有抗癌的活性物质及降血压的成分。引起果树工作者和医药界的重视,无疑对无花果产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