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当我们的目光被闪闪烁烁的萤火虫吸引时,总是感叹这小小生命的神奇本领.那么,昆虫可以发光,那么植物可以发光吗?答案是肯定的,产于我国的灯笼树(Enkianthus chinensis)就属于这类植物。每逢晴天的夜晚,它就会发出荧光点点,恰似高悬着的千万盏小灯笼,为过往行人照明指路。 灯笼树隶属于杜鹃花科吊钟花属,是一种落叶小乔木,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山区.吊钟花属植物的花都像一只只挂在树梢的小灯笼,灯笼树的得名正来源于此,但由于她夜间发光的本领,使得这个名字名副其实.

为什么灯笼树会发光呢?那是因为灯笼树吸收土壤里磷质的本领很强。灯笼树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把这些磷质从根部运输上来,分布在树叶上。到了夜晚,灯笼树又通过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从它的叶子上散发出少量磷化氢气体,聚集在一起。这些气体燃点很低,在空气中引发自燃,而发出淡蓝色火焰——温度很低的冷光。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这些冷光聚拢起来,恰似山间的一盏盏路灯。
其实自然界中,能发光的植物并不多。除了我国的灯笼树外,还有生长在非洲的夜光树,其他大部分都是海洋植物。现在人类受灯笼树发光机制的启发并运用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复制出这种自然奇观了。由于植物具有生态适应性以及胁迫可诱导性,人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植物进行生理的适应性诱导;根据植物在临界环境压力下可实现自身生理潜能的诱导原理,人们采用浸泡或静电喷雾的方法,使植株表面充分而均匀地吸收,附着荧光素便可以达到良好的物理发光效果。人造的荧光植物,和那些天然的发光植物相比,虽然品种繁多,但人工雕琢的痕迹太强,只有新奇而无美感可言,自然难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