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麂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11-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img align=left src=../image/4175.jpg

河麂 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鹿科Cervidae

识别特点 雌雄均无茸角,俗称獐子。雄獐的上犬齿发达,突出口外,长达50毫米,形成獠牙,又叫牙獐。尾短而不显。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黄色;夏毛细短,光润而略带红棕色,腹毛黄白色,全身均无斑纹。

20世纪50年代初,沪宁铁路沿线各城市的熟食店里,都有居民喜爱的獐肉出售,它的销售量甚至高居野味类之首。獐就是河麂的别名。在我国所产大小不同,体貌互异的21种鹿类中,獐和鼷鹿、(4种)麝是3类头上不长角的鹿。动物学家认为,鹿角的存在是同鹿类一夫多妻制的配偶方式有关。它的基本功能是雄鹿在繁殖季节作为夺雌斗争的“武器”。顶角格斗的胜利者总是兴高采烈地率领着“妻群”扬长而去,对手则无奈地成为落败荒野的孤鹿。雄獐头上没有角,就用突出在嘴边的獠牙互相对咬,代替雄鹿间的鹿角对顶。

獐喜欢居住在江滩的芦苇中,而生活在低山地区的獐却乐于栖息在矮树林或长满灌木丛的草坡里。善于游泳,能通过泅渡经常转移宿营地,所以才得名河麂。单独或成对觅食嫩叶、树枝和野草,偶面也到农田啃吃麦苗和山芋叶。胆小怕惊,隐蔽性强,常常在人们十分靠近时才突然腾身而起,飞快奔跑,逃逸动作与野兔相似,潜入莽草丛中而不复再见。獐在冬季交配,第二年5月份分娩,每胎2~3仔,是鹿类中繁殖力最高的一种。初生仔獐全身灰褐色,杂有纵行排列的浅棕色圆斑,很像一头小梅花鹿,圆斑还为它形成很好的保护色。一个月后圆斑随胎毛脱换和夏毛的生长而消失。母獐常把产后不久的仔獐分别隐藏在不同地点,定时前去轮流喂奶。母獐喂奶前常鸣叫召唤仔獐。无锡和苏州一带的山民就用自制的哨子模仿母獐的叫声,引出仔獐,加以捕杀,剖胃获取半消化的乳汁,作为药用。据说这种乳汁有治疗腹泻的神效,每克的价格几乎与黄金相同,因而成了不法之徒为牟取暴利进行偷猎的目标。苏州地区的獐子资源由于采取了封山育林的保护措施,正在缓慢地增殖之中。河麂已列为国家Ⅱ及重点保护动物。

摘自苏州科普之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