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黄腹角雉雄鸟的体长为54—70厘米,体重1102—1600克。额、颈侧、颈后部黑色;冠羽黑色,后端橙黄色;肉角蓝色;脸、颊和喉部裸皮橙黄色;项下的肉裙中部橙黄色,具紫红色点斑,边缘各有9个具蓝边的灰黄色斑块;上体栗色,密布大型皮黄色卵圆形斑点;下体几乎为纯皮黄色;尾羽黑褐色,密杂以黄斑,并具宽阔的黑色羽端。雌鸟体长50—53厘米,体重840—1100克。上体为棕褐色,并满杂以黑色和棕白的矢状斑;下体呈淡皮黄色,胸部多黑色粗斑,腹部杂以明显的大形白斑。虹膜褐色;嘴角色;腿、脚粉红色或肉色。
黄腹角雉是我国特产,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西北部、江西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东部和北部,以及广西东北部一带。黄腹角雉在我国古代还因此被称为“吐绶鸟”,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写诗赞美它:“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吐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
黄腹角雉栖息在海拔800—14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等原始森林中。喜欢单独活动,冬季结有5—9只的小群。主要以乔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嫩芽、嫩叶、青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为食,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食物种类常广泛。已经记录的食物有30多种,春季主要是多种蕨类的叶、茎,赤南等草本植物的嫩叶,以及树木的种子;夏季喜食悬钩子、山樱桃、勾儿茶和桑等的浆果和鹅观草等;秋季主要食物有黄精、玉竹、山葡萄、鄂椴等的果实;冬季则为水青冈、白栎等的种子和麦冬、赤楠等,偶而还吃农田中萝卜的青叶。
巢筑于树上,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9米。每窝产卵3—6枚,卵为土棕色或土黄色。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8天左右,但曾发现一个由于卵受凉,胚胎已经死亡的黄腹角雉雌鸟竟一直孵了86天,这在鸟类中是极为罕见的。初生的雏鸟体重为37克左右,头顶棕褐色,背部羽色较暗并有黑褐色暗纹,翅膀和肩部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脚淡黄褐色。
摘自北京科普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