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align=left src=../image/3058.jpg
貉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
食肉目 Carnivora 犬科Canidae
识别特点 体似狐而小。身躯肥壮,肢短吻尖,头部两颊有侧生的长毛;尾短,覆有蓬松长毛。眼周及下侧的毛黑色,并形成八字形斑纹。
人们总是习惯地沿用“狐狸”这个名字来称呼狐,其实狐和狸却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是不容混淆的。尽管从它们的家谱看来,同属于犬类而有亲缘关系,可是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远亲的表兄弟吧!名副其实的狸应该是貉。
貉的体毛厚长,好像把娇小的身子完全都裹进了绒絮堆里,头短而尖,耳剁圆小,腿弱尾短,但是尾毛长密而蓬松;最显眼的标志是面部两侧有大堆横生的连鬓胡子,两眼的下边有一个八字形的黑色脸纹。根据这些特征就可以认出貉子了。
貉喜欢住在堤埂、河滩、荒岗野地和离水源不远的杂草疏林里,在那里它们可以捕到游鱼、青蛙和螃蟹,也能逮老鼠吃,反正是因地制宜,抓到啥吃啥。貉在光天化日之下,显得胆小谨慎,大多躲在洞里睡觉,夜间外出找食,动作小心而稳重,常弓背蹑行,边走边跳,悄然无声,遇上比它力大凶猛的狗、狐,也敢严阵以待,奋起同它们一试高低。
冬季,貉子不易获得食物,有必要寻一个安稳之处休眠越冬,这也是犬类中绝无仅有的例子。可是,貉是非常懒惰的动物,自己人来不愿意化费劳力去造窝,于是就厚着脸皮钻进獾洞去商借栖身之地。对于住在洞底的獾来说,貉子的寄宿既不惊扰它,又因为这位房客堵在洞口替它挡风御寒,在两全其美和互相有利的前提下,大家就相安无事而同穴共济地度过这段艰苦岁月。倘若走运的人们能侥幸发现同居的动物之家,便能毫不费劲地获得一窝双兽。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说“一丘之貉”恐怕就未必妥贴了。
貉子容易驯养,繁殖力强,每次下崽6~10只,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多产毛皮兽类。苏州西部的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偶有貉子出没,然而数量极其稀少,现已列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
摘自苏州科普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