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侧褶蛙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11-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img align=left src=../image/3057.jpg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a(Hallowell)

蛙形目 Raniformes 蛙科 Ranidae

识别特点 背侧褶宽厚;鼓膜部位无三角形黑斑,这是与日本林蛙具有明显差别的特征。背部绿色或棕色,饰有许多黑斑;左、右背侧褶间有4~6行短肤褶。雄蛙有一对颈侧外声囊。

黑斑侧褶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司空见惯的田鸡。有人把它称为黑斑蛙,其实身体上的黑斑有时会隐失而变成一只翠背白肚的青蛙。初夏的傍晚,宁静的小河和池塘的苇丝中,常可聆听到一阵阵“咯咯”的蛙鸣声,不则得会使人想起诗人曹 和赵师秀的佳作:“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林荫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惊垫的春雷震醒了在洞穴、草堆、淤泥、墙缝、桥墩下沉睡半年之久的青蛙,它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池塘或水坑里寻觅配偶,终日兴奋地鼓颊狂鸣,期盼用嘹亮的欢歌赢得异性的青睐。当雄蛙一接触到闻声赶来的雌体,就爬上伴侣的背上,而蛙鸣声也在此时嗄然而止。拥抱配对的蛙,一直要等到双双产下的卵、精在水中受精后,才彼此分离,各奔东西。

青蛙为农除害的益处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常识,它们的清晨四出活动,捕食大量螟虫、稻飞虱、稻苞虫、稻眼蝶、叶蝉、斜纹夜蛾、蝼蛄、金花虫等,夜间常集中在蚊蚋乱舞和虫爬蛾飞的田头沟旁充分显示它们捕虫的绝技。据统计,每只青蛙在七个月的活动期间,就能捕食昆虫15000只!如能有意识地在田间护蛙养蛙,防治害虫的效果肯定高于施放农药,不但可以避免对农作物的药物污染,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和增产粮食15%~21%,一举三得之利,何乐而不为呢?踞的是至今仍有不少城乡居民在眼前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无视青蛙益农的道理,长期捕蛙出售,供嗜蛙者佐餐解馋,这样必将引起农田生态系统失衡,到头来人们肯定会自尝养虫毁粮的恶果!愿大家都能爱蛙,让各地的池塘处下响彻动听的蛙鸣!黑斑侧褶蛙已列为江苏省重点保护两栖动物,禁止捕捉、残杀和售购。

摘自苏州科普之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