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日,中国政府已于1992年,在里约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郑重签字加入"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但是,人类的环境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全球范围的物种濒危与灭绝更令人触目惊心。为此,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公布了2000年国际濒危动物黑名单。二十世纪就要结束了,在人类即将跨入新的千年之际,地球 上的生物多样性却陷入全面的 危机。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最近公布的全球物种受危状况,濒临灭绝危险 的野生动植物共10954种。仅动物界中,全球鱼类的三分之一,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的四 分之一,都已高度濒危。IUCN的2000年红皮书中被重新划定级别的17种动物物种中,包括了中国的藏羚羊,它是从易危级(V灭绝几率较高),那便离最后的级别--"灭绝(E)"不远了。难道我们能做的事,就是在"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中加上一块距人类更近的墓碑吗?
一、漂泊信天翁(红皮书易危级)
这是全球十六种信天翁中受到伤害最严重的种鸟,主要威胁来自长线的钓鱼作业。现存的2万多只成熟个体,营巢于南半球海中四处相互隔离的间半岛或群岛上。
二、食猿雕(红皮书极危级)
自1960年以来,由于深山老林的不断减少,动物天然栖息地丧失,这种菲律宾猛禽的数量从6000只减少为300余只,灭绝已是迫在眉捷的事情。
三、南亚箱龟(红皮书极危级)
南亚箱龟属淡水龟类,广泛分布在从孟加拉以西到日本以东的南亚地区。尽管生态破坏是 使其受威胁的重要原因,但亚洲,特别是中国对龟类的食用的药用需求,使其在过去的十年 中,有数十万只箱龟被投入市场。
四、南欧猞猁(红皮书濒危级)
南欧猞猁,又名伊比利亚猞猁,仅分布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 。现仅600只,主要在西班牙,并被长期分割成两上苟延残喘的群体。
五、扬子鄂(红皮书极危级)
扬子鳄与美国东南的密河鳄同属,为北方仅存的孑遗鳄种。是全世界鳄类中最濒危的一种 。由于人口和耕地的稠密,扬子鳄故有的家园多被毁坏,野生者已寥寥无几。
六、藏羚羊(红皮书濒危级)
藏羚羊为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种,在印度北部和尼泊尔西部略有分布。半个世纪以前,青藏高 原上游荡着大约50万只到100万只藏羚羊,而今已减少到6.5万至7.5万只了,而且,仍在与日剧减。
七、巨獭(红皮书濒危级)
巨獭为13种水獭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仅见于南美热带雨林和湿地,傍湖泊、沼泽而居。分布范围正急剧萎缩,在乌拉圭和阿根廷都已绝迹。
八、瓦顿小姐红疣猴(红皮书极危级)
在全世界灵长类中,这种非洲疣猴可能是最接近灭绝的猴子了。最初的标本是一个叫威娄毕 -路维的人于1933年在加纳西部采集到的。当时,他是以他的旅伴(Miss Waldron )的名字为这种猴子命名的。最近在象牙海岸和加纳的搜寻一无所获,只得到一些狩猎证据。
九、克罗斯河大猩猩(红皮书极危级)
这是大猩猩中易被忽略、却最为濒危的一个亚种。1904年被发现时,曾作为单独的一种命名。数年以后,又把它互西非大猩猩视为同类。目前残存的150-200只被支离破碎地人为分割在五个地带生活。
十、小笠原果蝠(红皮书极危级)
这个在1996年不是"易危级"的物种,如今也成为"极危级"了。它们为数不多的个体仅见于距日本十分遥远的小笠原岛上。
十一、海獭(红皮书濒危级)
原产于阿拉斯加西部的海獭,十有八九已经消失,在加洲及俄罗斯的海獭也所剩无几。
十二、驼背海豚(红皮书濒危级)
驼背海豚,又名赫克托海豚,仅见于新西兰海域,但处于三个互不往来的隔离群体。 最近,科学家发现海豚体内富集了大量人类制造的敌敌畏等农药残留物和化学毒素,这使驼 背海豚的繁殖率极度下降。
十三、马鸟猿(红皮书濒危级)
这种小型食肉动物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热带雨林,1996年尚为"易危级",而今已升为"濒 危级"了。目前,其分布呈现严重的片段化,总数不超过2500只。
十四、普通锯鳐(红皮书极危级)
普通锯鳐还是濒危动物,如今已升为极危物种了。它们一度广泛见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 现在,这种大型水生动物,几乎包括锯鳐的所有种都从欧洲、特别是地中海消失了。
十五、巴西犁头鳐(红皮书吉极危级)
这种动物产于巴西南部的海湾,最大体长记录为42厘米。由于过度捕捞十年中,犁头鳐的数量就减少了96%,几乎灭绝。
十六、鲸鲨(红皮书易危级)
为鱼中巨无霸,可惜在博物学及生物学界却鲜为人知。它们生活在温暖海域,行动缓慢却迁 徙很远。一些国家以鱼叉捕杀之。
十七、鲟鱼(红皮书极危6种、濒危8种、易危6种、低危1种)
鲟鱼,无论在经济学,还是在生物学上都有独特价值,它们是古老鱼种的一支,为鱼类进化 提供了活的证据。鱼已经消失,人们只好"重新引入",进行水产养殖。苏联解体后,黑海 、里海的盗捕活动猖獗,因此,鲟鱼已全面受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