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讯对于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肝母细胞瘤,目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诸多因素有关,母亲怀孕期间服避孕药就是其中一种可能诱因。专家提醒:但凡新生儿出生体重过轻、母亲怀孕早期曾身处污染环境、服过雌激素药物等,都应警惕孩子患瘤的可能性。“经常摸摸孩子腹部是否有肿块以便早期发现,及时诊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小儿外科主任邓小耿副教授表示。
怀孕后仍服避孕药 宝宝检出肝母细胞瘤
灵灵刚满周岁时,奶奶帮他洗澡时就摸到他的上腹部有个大包块,家人赶紧将其送到医院。医生一摸灵灵的上腹部,马上开单让他做检查。检查结果表明,灵灵患上了肝母细胞瘤。
医生详细问诊时发现,灵灵的妈妈之前由于年轻,不想这么早被宝宝“套牢”,婚后一直服用避孕药。也许是漏服,她意外怀孕却不知,继续服用避孕药,直到怀孕3个月后才发现。爷爷奶奶抱孙心切,于是夫妻俩抱着侥幸心理把孩子生了下来。医生表示,正是这种在怀孕中陆续多次服用避孕药的行为才导致孩子患瘤。
父母常摸孩子腹部 检查有无肿大包块
“肝母细胞瘤在儿童实体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三,90%发生于3岁以前,其中60%为1岁以下的婴儿,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倍。”邓小耿介绍,肝母细胞瘤的发病与低出生体重有一定的相关性,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的新生儿相对危险度更高;它还可能与贝-威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综合征等家族疾病有关系,其原因可能是近来发现的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肿瘤抑制基因在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也是一大诱因,如母亲怀孕期间服避孕药或其他雌激素药物,或过多暴露在金属、石油、印刷、染料等环境中。”
如何防治肝母细胞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专科黎阳副教授提醒:一方面,准父母应避免环境和药物因素的影响,如果早期怀孕过程中有服药行为一定要告知医生,不要自行判断有无风险;另一方面,父母应当经常抚摸孩子的腹部,注意是否有肿大的包块,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肝母细胞瘤常表现为无症状的上腹部增大包块,以右边多见,但超过三成的患儿会波及双侧。如发现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呕吐、腹痛则预示病情加重。”黎阳表示,通常诊断时会有约五分之一的患儿存在远处部位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脑和骨髓。
肝脏再生能力强 患儿5年生存率达75%
“即使患病也不用太过恐慌。随着化疗手段的提高,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化疗,孩子5年生存率可达75%以上。”邓小耿介绍,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肝母细胞瘤的主要手段和治愈的唯一机会。“肝脏是个再生能力非常强的器官。我曾为一名患儿切除了80%的肝脏,3个月后再照B超,其肝脏已恢复得与切除前一样大。”
他表示,和其他肿瘤相比,肝母细胞瘤对化疗非常敏感。“如果肿瘤太大,那么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