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DIY玩家来说,今年最流行的词语就要说是“开核”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AMD CPU核心的可破解性以及破解之后所带来的性能大幅提升,成为了玩家们提升性价比另一种有效途径。而目前随着NVIDIA第三款DX11显卡GTX465的发布,似乎使玩家们看到了“开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CPU,新一轮显卡“开核”的风潮又将来临。
GTX465核心同样采用了台积电40nm工艺的Fermi核心,该核心拥有352个流处理器相比GTX470减少了96个,核心支持新一代DX11图形API以及NVIDIA所独有的CUDA通用计算技术、Physx物理加速技术以及3Dvision立体视觉技术。显存部分的规格为1024M 256bit,其中位宽相比GTX470减少了64bit,因此显存颗粒相应的减少到8颗。
不过稍微细心的网友可能都会发现GTX465最终的公版产品和GTX470几乎相同,并且一部分厂商的产品也并未将“多余”的两颗显存缩减掉,这种做法在之前的显卡产品中并不多见,这些似乎都为日后的“开核”埋下了伏笔。
在GTX465发布之前就有小道消息称:“NVIDIA供给制造商的准备用来制作GTX465和GTX470的芯片均为GTX470的核心,即将市售的这批GTX465的显卡从核心、显存到PCB的设计都与GTX470是一模一样的,而制造商来判定这个卡到底是470还是465的方法则是先都做成GTX470,然后通过工厂的烤机筛选,把体质稍弱的GTX470降级为GTX465。并非NVIDIA硬屏蔽。”
正是因为GTX465最终产品的种种奇特之处以及各类小道消息,已经使不少玩家利用对GTX465强制刷GTX470的方法来进行尝试性破解。结果喜忧参半,一部分玩家成功将GTX465破解成GTX470,而另一部分破解后显卡则完全无法使用。那么决定破解成败的因素,是否只是取决于“人品”呢?
实际上,显卡的PCB设计以及所搭配的显存颗粒都决定着BIOS的通用性,因此小编猜测在破解失败的玩家中,可能有一少部分是将公版GTX470的BIOS,误刷至非公版GTX465造成。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决定破解的成败呢?
由于GTX465与GTX470的核心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各厂商并不用对GTX465的PCB进行重新设计,而是将原有GTX470 PCB稍加改进就可以快速推出GTX465的相应产品。因此在GTX465发布之初,市场货源就相当丰富,并且还充斥着不少非公版产品。
● 目前市场上的GTX465产品主要分为一下几种:
公版P1025 PCB,核心代号GF100-275,10颗显存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