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互联网TV的马甲 智能电视5大展望

王朝手机·作者佚名  2012-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1页:不做互联网TV的马甲 智能电视5大猜想

虽然时间刚刚进入3月,各个品牌的平板新品也还处于蓄势待发中,但年初的拉斯维加斯CES展已经给我们传达了这么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智能电视”将成为2011年平板市场上的新热点。

“智能电视”这个名词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并没有办法考证,最合理的解释可能来自于“智能手机”。因为按照时下流行的观点,智能电视就应该像智能手机一样,具备下载应用程序,随时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那么仅仅具备下载和互联网功能的电视就可以叫做“智能电视”了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具有这种特性的电视其实早在2009年就曾经大量出现,说到这你或许会想起来,那就是传说中的“互联网电视”。

不过可惜的是,互联网电视当初的表现并不太如人意,甚至可以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因此智能电视如果只是对互联网电视的“小修小补”换一副马甲重出江湖,前途未必光明。智能电视要想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必然要有一番“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那么未来一台理想的智能电视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本文将对它进行一番大胆的预测。而在文章的最后你还可以进行投票,选出那些你认为是最重要的特点。

媲美PC的开发式互联网体验

● 完全不同的互联网体验

作为站在“互联网电视”肩膀上诞生的“智能电视”,其网络功能必须要和传统截然不同的表现。

众所周知,传统的互联网电视虽然提供了网络接入功能,但大都只能访问一些固定的资源站点,从上面观看在线视频或者下载视频。虽然一些厂商开发出了较为延伸的应用,包括远程教育、股票、新闻等资讯浏览等,但仍然被局限在非常封闭的站点内,完全做不到像在PC上一样,自由在在没有限制的网络应用。

因此我们认为新一代的智能电视必须可以完全匹敌PC的网络应用体验。包括拥有可以自由访问任意站点的WEB浏览器(能支持FLASH更好),可以在网络模式、电视模式间随意切换,甚至是一边上网一边欣赏视频的多任务能力。以及拥有下文即将提到的,下载和安装各种应用程序的能力。

● 无限制的APP下载&应用

传统电视机的功能都是固化的,在电视机出厂的时候所有功能都被确定,并且没有办法升级,如果想要增加某些功能,唯一的做法就是淘汰老机器,再买一台新机器。

智能电视的到来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升级的方法也许很简单:就是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给用户,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安装哪些APP。就好比要想用电脑办公就装上OFFICE,想要娱乐就装游戏软件。

有人曾经把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总结为应用的竞争,并且把iPhone的成功归功于背后那30多万个APP序的支持。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却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智能设备的竞争并不是单纯的硬件竞争,更多的还是软件层面的竞争。智能电视如果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拥有足够多、足够有吸引力的APP支持。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一款成功的智能电视背后,必然会拥有大量的,足够有趣的应用。同时应该还有一大帮开发者能够为用户不断的开发出最新最酷的应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电视机带来近乎无限的升级空间,也才能体现智能电视“智能”的一面。

● 颠覆传统的操作方式

有了可以媲美PC的网络功能,有了可无限拓展的APP的下载功能,但怎么操作并使用好它们呢?依靠传统的电视遥控器?显然不太靠谱。这就涉及到智能电视的另一个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问题:UI——用户界面的革新。

我们认为智能电视的UI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其一是具备QWERTY全键盘的新型遥控器,这样便于消费者输入网址和信息;其二是具备创新的控制方法,可以让用户在各种复杂的应用面前实现快捷便利的输入。其三则是电视机的菜单系统要进行彻底改进,以便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

这就好比手机进入到智能时代之后,多点触控技术彻底取代了传统的单点触控以及按键操作,成为标准的操控方式一般。智能电视的出现其实就意味着电视用途的多样化和改变,因此一种全新的操控方式,或者说UI系统对于智能电视而言就是必不可少了。

类似的案例可能还包括电子游戏领域,例如微软不久前发明的体感游戏控制器KINECT或许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启迪。以至于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利用人体动作感应控制平板电视的技术,虽然距离真正大规模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这或许会成为智能电视未来有所突破的一个领域。

● 跨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智能电视,它都不应该再算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的家电。智能电视不仅将承担起客厅娱乐的重任,还应还具备跨越平台的内容共享机制,成为3C网络中一个最重要的输出终端。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