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与“索尼创造中心”的设计师韩佳小姐交流索尼设计理念
参观的小朋友对作品“电之沙”非常感兴趣
在今年“环保/连接”的主题下,大学生设计师们的作品创意新颖、构思奇妙,有通过流沙显示电器耗电进程和控制目标的“电之沙”、有对二手生活用品进行“背后的故事”标记的“回音”、有利用公交车把手摇摆发电的“绿色摇摆”显示器、通过虚拟3D画面来捕鱼的“魔法派”、利用推力发电并显示环保产品信息的超市购物车“信息接力站”、还有利用太阳光能进行LED显示并提醒儿童增减衣物的“气象传递员”。
第3页:获奖作品展示
● 获奖作品展示:
最具社会性奖:电之沙-家庭节电控制器
获奖者:张力允 东华大学
电之沙-家庭节电控制器
设计说明: 伴随着科技进步, 家电种类和使用频率的增加带来更多的能耗, 如何节约能源成为了热点话题。电之沙是以沙漏为基本形态的家庭节电控制装置。底部插座四个方向分别用四个颜色表示,当用户将几个家用电器插到各个方向时,这几个家用电器的用电比例将会以彩色条纹的形式呈现在沙漏中,用电量最高的对应插座,其代表颜色的条纹就越宽,给人得到视觉量化的认知。
作为一款钟表,当用户看时间的同时,也会很容易地注意到用电状况及使用电量的多少,可以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通过上部的按钮,可以设置时间及每日最大耗电量,当耗电量超过设置值时,电之沙的下半部分会显示已满并切断电源,此时你需要将沙漏旋转倒置,通过这样一个动作会更有利于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耗电显示装置。
最趣味奖:魔法派(π)Magic π学校
获奖者:王沁莹南京艺术学院
魔法派(π)Magic π学校
设计说明:这个产品的概念是希望孩子通过eco的形式去接触、学习大自然,在不伤害到自然界生命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科普知识。产品分为两个部分,扫描环和展示球。 扫描环的形状源发于捞鱼的网兜,是希望孩子通过真实的抓捕动作去获得(扫描)海底鱼儿的3D画面,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保护了动物。由于这个部分需要在海底使用,因此也注重了材质和颜色的使用。环内的扫描光带在海底也会随着扫描动作的进行而发光。
展示球形似魔法球,其实这个部分就是一个虚拟的小型鱼缸,可以将收集的鱼的3D画面传输到这个展示球内进行浏览,它通过3D全息技术去展示孩子用扫描环捕捉到的3D画面,栩栩如生,同时孩子和孩子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知识。希望让孩子知道除了拥有实体还有其他更加爱护动物的方式去了解它们。
最探索奖:信息接力站
获奖者:陶智妮 湖南大学
最探索奖:信息接力站
设计说明:超市的打折活动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购物者在不断交替,购物车也在相应地交替着。为了使这种交替人-物-人联系起来,信息接力站为购物者提供了连续接力。购物者在进行购物时,经过货架上的ECO产品信息会出现接力站的显示屏中,鼓励人们购买。此时信息接力站在随购物者的移动而产生电量。
选择ECO产品时,要将其在信息接力站的扫描器上扫一下,这个ECO产品的信息便显示到屏幕中,此时你获得了一个ECO点,以此类推,信息接力站不断的电能供应刺激了购物者的购买欲望,购物产生的电能亦可为自己服务。结账时,购物车可以将ECO点兑换成VIP卡中的积分或者礼物,鼓励顾客再来购物。同时,下一位顾客可使用上一位顾客余留下来的电量购物。这种无形的连接使每一个人都在为这个地球节约能源。
最具市场潜力奖:绿色摇摆
获奖者:庄兵 南京艺术学院
最具市场潜力奖:绿色摇摆
设计说明:这是一款可以自行发电的公交车手拉把手,在把手最顶端有一个发电装置,并且我们可以直接从把手的显示屏上得知我们所需要的站台信息。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通过颠簸以及刹车等运动,乘客都可以通过拉拽把手产生电力,产生的电力会被把手储存起来,用于支持显示站台信息的电量,这样的考虑体现了Sony所诉求的环保的理念。
这样的发电行为是无意识的,是每一位乘客都必须要做的,与其视而不见,何不把它们利用起来?一个人所发的电量是有限的,但整个社会大家庭成员加起来所发的电量就是无限的,据计算,上海公交车总量就有18000辆,这样所发电力总和将会非常惊人。我们创造出来的电力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了方便,一方面也为别人做出了贡献,如此一来,通过这个把手我们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无形的、和谐的交流,从而诠释了Sony所提出来的eco + coConnection设计思路。作为一名设计师,希望通过这样的绿色产品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社会资源的良性循环。
最互动奖:气象传递员
获奖者:楼小龙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