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的高清规格如何影响音质(2)

王朝手机·作者佚名  2012-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5KHz 正弦波波形图@44.1KHz 采样率

15KHz 方波形图@44.1KHz 采样率

由于早期的录音、制作、存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限制,44.1KHz的采样频率的标准在当时也是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但在对人耳可闻的频率范围内,这个采样率在高频上的能力是非常不足的。这也是在CD刚刚开始流行的年代,大家谈到“数码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同理,我们再来看一组在192KHz采样频率下的20KHz、15KHz的正弦波和方波。如图所示,采样点由于采样频率的提高得到相应倍数的提升,对于波形的描述自然更加准确[由于目前音频编辑软件不支持192KHz以上文件生成和编辑,所以以192KHz为例]。

20KHz 正弦波波形图@192KHz 采样率

15KHz 方波形图@192KHz 采样率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明白,各种高清规格、高采样率的音频文件,并不是为了生成更多的超声波信号来丰富所谓的听感,而是更高的采样率在高频部分可以提供更多的采样点,让信号记录更加准确。而从听感来说,我们还是以2L的音乐制品为例,同样一首音乐在16bit/44.1KHz和24bit/96KHz下高频品质的差别还是较为明显的,这甚至不需要特别顶级的设备就可以感受得到。但是即便使用顶级耳机,也较难察觉96KHz和192KHz采样频率的差别。

当然,目前主板集成声卡的Codec芯片也可以支持到24/96甚至更高的数模转换标准,但数模转换过程还牵扯到更多决定音质的因素,并不是这一项采样精度和采样频率可以决定的。而如果大家有条件,在拥有品质较高的音乐声卡以后,可以考虑尝试一下高清规格的音频文件,应该会从中体会到它带来的改变和不同。而至于352.8KHz甚至更高规格音频文件,乐之邦声卡首次实现播放,我们能够听到DXD录音的原始文件固然十分开心,不过这种有趣的应用也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推荐大家盲目追求。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