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锂电池发明的那天起,传统的3A碱性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仿佛就注定要逐步走下移动数码的神坛,作为一种可多次循环使用的能源体,锂电池相较于传统的镍氢充电电池体积更加纤薄,同样大小的锂电池所存储的电量也远高于传统的镍氢充电电池,加上不易放电的特性,以及电池的可塑性。锂电池提供给了现在大多数移动设备最好的电源解决方案,无论是在MP3、数码相机,还是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上,我们都已经难觅镍氢充电电池的身影了。
锂电池爆炸的种种
但事情总是两面的,在集诸多有点于一身的同时,锂电池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从早先戴尔的电池爆炸,到后来的苹果电池门事件,似乎无论是再著名的厂商,都难逃锂电池爆炸的毒手,把自己推向质量舆论质疑的风口浪尖。
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呢?我们需不需要放弃锂电池呢?如何才能预防锂电池爆炸的产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你身边的移动设备中的小型炸弹到底有怎样的秘密。
不可小视的炸弹 锂电池爆炸事件回顾
世界上第一块锂电池,诞生于1976年3月的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的工程师用金属锂作正极,用钛的硫化物作负极,依靠锂离子的正负极运动,在电池内部形成了电流,完成了充放电的过程,和外界形成电能交互。经过研究,锂电池的电能存储能力和充放电时间等指标上都大大优于当时的其他充电电池,从而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80年代后,人们对锂电池的雏形加强了改造,大大增强了其稳定性以及体积以及制作工艺,将锂电池广泛应用在移动数码甚至是电力汽车等多个领域。但是,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锂电池的隐患也渐渐浮出水面。
戴尔笔记本自燃事件
2006年的6月到年底是戴尔笔记本的黑色岁月,从6月22日的日本发布会笔记本自燃事件开始,戴尔笔记本在全球大范围内出现了自燃和爆炸事件,而事后经过调查的罪魁祸首就是由索尼公司供应的一批笔记本锂电池,自然事件给戴尔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集体诉讼,同时也迫使戴尔再次进行了大范围的产品召回,以平息民众的愤怒,这也是锂电池在IT领域掀起的首次大规模的质量风波。
手机爆炸也是十分危险的
07年7月,广东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人死亡事故,一名22岁青年的在工作期间,因为胸前手机的突然爆炸导致胸口受到重创,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从而引发了人们的对手机变手雷的大范围恐慌,而在同一时间,摩托罗拉也的手机电池在广东省的一次质量检查中,曝出了起火事件,虽然事后摩托罗拉发表声明称参加检测的三块电池均为假冒伪劣产品,但是依旧引发了人们对于手机锂电池的信任危机。
触目惊心的ipod nano爆炸
iphone的爆炸事件
而在08年下旬和09年初,世界著名的电脑厂商苹果公司同样栽在了锂电池上,08年8月,苹果公司的ipod nano接连在日本发生了两起爆炸事件,所幸没有引起人员伤亡,而同期的一直持续到09年初的一段时间内,苹果iphone也同样在世界各地发生了自燃爆炸事件,并引起了人员伤亡,而苹果在事件之后对自己的质量问题的三缄其口,也让很多忠实用户大失所望。
从上面的一系列事件来看,锂电池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性能优势,但是这一系列的爆炸事件却是让人触目惊心,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呢?让我们从它的内部原因说起。
爆炸的秘密 电解液中的导火索
虽然影响锂电池爆炸的因素非常多,但是归根结底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短路,而造成短路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常见的充电过压过流以及使用时间过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