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Anderson
安德森的尺寸为16.5×16.5cm,当其折叠时厚度不足2cm。不同于其他的笔记本,安德森通过两个铰链相连,你可以纵向模式浏览网页或文档,和普通的笔记本或上网本类似;同样可以横向阅读,就行平时看书读报一样。
● 柔性OLED屏幕可折叠笔记本
如果你既不能忍受现在笔记本的大小,又不能忍受在使用时屏幕及键盘尺寸的缩水,那么你真应该看看这种采用柔性OLED屏幕可折叠笔记本。
富士通Lifebook X2
富士通Flexbook
虽然这种可折叠的笔记本电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毕竟它还没有成为我们现实中使用的笔记本电脑。OLED柔性屏幕解决了屏幕的折叠问题,那么电路板的折叠情况要怎么解决呢?答案揭晓的日子会不会是折叠笔记本盛行之日呢?
第6页:未来笔记本猜想5:都是高科技可植入人体
按照摩尔定律,每过18个月,微处理器硅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就会翻一番。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接近工艺甚至物理的上限,最终,晶体管会变得只有几个分子那样小。在这样小的距离内,起作用的将是“古怪”的量子定律,电子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甚至越过导线和绝缘层,从而发生致命的短路。
以摩尔速度发展的微处理器使全世界的微电子技术专家面临着新的挑战。尽管传统的、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旨在超越它的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
● 超导计算机
1999年11月,日本超导技术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在超导集成电路芯片上密布了1万个约瑟夫逊元件。此项成果使日本朝着制造超导计算机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据悉,这家研究所定于2003年生产这种超导集成电路,在2010年前后制造出使用这种集成电路的超导计算机。
● 纳米计算机
在计算机领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新型计算机已经呈现出一丝鼓舞人心的曙光。惠普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斯坦利·威廉斯的领导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的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并更进一步导致在可穿戴式电脑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这种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性能上比今天的电脑强大许多倍。科幻片中的将电脑植入皮肤将不再是梦想。
● DNA计算机
1994年1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阿德勒曼博士提出一个奇思妙想,即以DNA碱基对序列作为信息编码的载体,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试管内控制酶的作用下,使DNA碱基对序列发生反应,以此实现数据运算。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计算机的意义几乎完全等同于物理芯片。然而,阿德勒曼提出的DNA计算机拓宽了人们对计算现象的理解,从此,计算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性质的加减操作,而又增添了化学性质的切割、复制、粘贴、插入和删除等种种方式。如果这种方式得以实现,人体将不再是单纯的肉体,而且是一部存储空间巨大、运算速度极快的的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的问题就在于人是不是还要保持现在人类的本来面貌。如果科幻片中的计算机进入人体能成为现实,那么人类有一天可能被计算机控制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可不是单纯的“被害妄想症”。这样的电脑你喜不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