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9月推出的43英寸、48英寸LCD面板凭其卓越的技术广受欢迎。窄边框技术将边框从现有的15mm减少到小于9mm,边框宽度减少的同时,将与42"/47"面板有着同等外观尺寸的43英寸、48英寸有效画面扩大1英寸,从而实现外部环境与画面的界线最小化。此外,200万像素全高清画质的突出色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并实现了2D、3D立体影像的卓越性能。该产品的上市,对喜好大画面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既减少了空间负担感,又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大的画面,其简洁感还给消费者以高端品质享受。9月初TCL、海信、康佳、长虹、海尔等主要电视机制造商纷纷推出的采用三星电子43、48英寸面板的电视新品广受消费者欢迎 。
据悉,与现有同级别配置产品相比,三星新产品以其同等价位水准在价格竞争力方面独具优势。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称,48英寸平板价格400美元,反而低于47英寸的403美元;43英寸平板也以320美元的价格与42英寸的319美元几无差别。此价格竞争力还源自于48英寸面板与47英寸面板一样,也出自第8代基片(2200*2500)。此外,面板价格的竞争力优势也在电视机生产厂家得以延续,为消费者带去更多实惠。第四季度,三星电子向中国市场提供的40英寸以上面板中超过50%是窄边产品,预计2012年窄边框产品比重将进一步增大。
观点:新尺寸的问世意味着今后可供消费者选购的电视尺寸又将进一步的扩大化。这说明电视窄边框技术逐渐成熟,压缩了原有的边框宽度,在电视外观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可视画面和角度都增大了”。
·事件五:多屏互动增强娱乐性
在三网融合、多终端融合的趋势下,手机、电脑和电视,谁会成为娱乐中心?我们的答案是:越来越火爆、越来越普遍的智能手机。随着ARM处理器和芯片性能的快速升级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支持全网浏览和高清视频解码,可以通过WiFi或3G随时随地观看在线网络视频,正在日益成为个人娱乐中心。
电视机的画面传输到了海信I’TV上
引领云时代个性化娱乐生活的新方式,视畅推出了“手机作为个人和家庭娱乐中心”的完整解决方案。手机看视频有三种方式:第一、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影院或第二观看屏幕,通过“看客影视”客户端直接观看个性化网络视频;第二、智能手机作为机顶盒,通过HDMI或MHL连到电视大屏幕上观看;第三、智能手机作为智能遥控器,通过“手机伴侣”把在手机上点播的节目或已编辑的节目单推送到电视大屏幕上播放,并实现云端播放控制。
智能手机带有多点触摸、语音控制等自然人机交互方式,取代传统红外遥控器进而成为智能遥控器,把在手机上发现的互联网视频内容推送到电视大屏幕上在线播放,带来传统的电视和机顶盒所不能比拟的娱乐方式新体验。电视的更新周期一般是7-10年,机顶盒是3-5年,而手机则缩短到18个月。因此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机顶盒进而成为家庭娱乐中心指日可待。
只要通过手指的轻轻滑动,大电视的内容就可以自动传到个人电视上观看,个人电视上的内容也可以轻松传到大屏幕上进行分享,同时,个人电视还可以充当大电视的遥控器,多屏互动的实现,真正使看电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观点:多屏互动是电视机操作模式上的一种颠覆,但是目前仍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比如目前支持的操作系统并不丰富,多为安卓系统;操作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实际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没有反映或者是输入错误的现象;在传屏的过程中,并不是手机、pad上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实现。
·事件四:裸眼3D技术搬上舞台
早在去年12月份,日本厂商东芝就发布了一款裸眼3D电视LG1系列,该系列电视有20寸和12寸两个型号,都是采用柱状透镜技术,在原本一个像素的位置里放入九个像素,提供九个不同的3D观看视角。这两款电视虽然尺寸不大,但价格却不低,20寸产品售价约2万人民币,12寸的也高达1万左右,过高的售价阻碍了裸眼3D电视的发展。
不过,今年以来各大面板、彩电巨头纷纷发力裸眼3D技术,试图让裸眼3D电视正在走进普通消费者家中。今年3月份呢,在上海举办的FPD China 2011展上,三星展示了一款55英寸裸眼3D电视模型。据介绍,这款电视可以同时容纳来自9个方向的裸眼观看者同时观看,并可以随时切换到2D模式下,只需改变位于液晶面板上层的光学折射指数即可实现。
10月份举行的日本国际平面显示器大展上,奇美电也展出了一款售价开发的全球最高解析度56英寸QFHD大尺寸裸眼3D电视面板,该面板采用高解析度面板及高精细Fix Barrier裸眼技术,展现技术领先性及提供更高阶机种的产品定位,使画面更精细,观看3D画面更立体,预期将可应用于商业、医疗及家庭娱乐等应用。
在实际产品上,日本厂商日昭电子于今年5月份推出了一款裸眼3D电视产品,命名为BDL5231-32R,BDL5231-32R是一款无须佩戴立体眼镜的裸眼3D高清电视产品,它不但可以支持1080P的Full HD全高清分辨率,同时也可以播放1080P高清视频。并且还支持2000:1的对比度,700cd/m2的超高亮度,响应时间为8ms。据悉,这款52英寸的全高清裸眼3D电视已经正式开始销售。
观点: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裸眼3D的问世肯定会在3D电视领域掀起新一轮的技术之争,面板巨头积极加强裸眼3D面板的研发,部分终端厂商也已经推出表明明年裸眼3D电视将会正式进入市场,同时2012年也将成为继3D电视元年、智能电视元年之后的裸眼3D电视元年。
·事件三:云电视大规模集中上市
继今年3月各彩电企业相继推出智能电视后,时隔半年,本土企业再次集中发力智能电视领域,十一黄金周前夕,海尔、海信、创维、康佳、长虹、TCL六大本土品牌集体推出智能电视新品。这一次“云”成了彩电领域共同的关键词。记者发现,虽然不同品牌对于各自的云电视以及基于云的智能战略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但总体看来还是大致相同,与此前的智能电视多在后台通过与一些内容商合作来提供海量的影视、游戏资源不同,云电视更强调企业云平台和内容服务的竞争,企业除了卖硬件之外,还要为消费者提供庞大的云端服务,以备消费者需要时从云端调用所需资源。不过十一期间记者在北京一些家电卖场也看到,虽然各品牌对云电视吆喝有加,但消费者反应平淡,销售并不理想。
从彩电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本土智能电视占据了智能电视市场的大半江山,而自8月17日海尔率先推出云电视、将本土彩电品牌推进云领域后,海信、创维、长虹、康佳、TCL等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云电视。海尔推出的有卡萨帝云PAD电视、云智能电视、无尾电视及脑力波电视;创维推出云电视,并高调宣称将规模量产;康佳联合中科院独家打造的智能云电视,首款进入微博电视时代;TCL全面打造云生活生态圈,让智能云“飘”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短短半年时间,本土品牌就顺利将智能电视升级至云电视,并迅速掀起云风暴,其技术创新能力及营销手段可见一斑。云电视是一个泛电视的概念,是当前电视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云技术的融合体。他解释说,所谓云电视,就是应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电视产品,是云设备的一种。通俗地讲,就是用户不需要单独再为自家的电视配备所有互联网功能或内容,将电视连上网络,就可以随时从外界调取所需资源或信息,比如说,可以在云电视里安装使用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在看电视的同时进行社交、办公,等等。
观点:虽然“云电视”的大规模问世说明中国电视企业正在迅速的发展。从市场现状看,当前中国彩电企业推出的所谓云电视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更多的是充当了一个产业整合者的角色,并未构建起能够抵御外资冲击的有效竞争力。对中国彩电企业来讲,随着当前多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相继投产,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集中产业资源重点在软件、操作系统研发和节目内容运营两个层面进行突破,是中国彩电业谋取未来全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事件二:平板电视能效标识制度实施
《平板电视能效标识实施规则》已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这之后生产或者进口的包括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在内的平板电视产品必须张贴能效标识。
2010年12月1日实施的《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要求,除了对平板电视被动待机功率进行限定以外,还对开机状态下,平板电视的能效等级进行了划分。其中,1级能效最高,是最高效产品;2级为节能评价值,是节能产品认证的最低要求;3级为限定值,是最低市场准入门槛。能效低于3级的产品将不能进入市场。
根据《平板电视能效标识实施规则》的相关要求,2011年3月1日前出厂或进口的产品,可延迟至2012年3月1日前张贴能效标识,这意味着今年3月1日后,市场上将会存在部分在3月1日之前生产的未张贴能效标识的平板电视产品,它们仍将有一年的缓冲时间。
此外,LED液晶电视在我国的家庭普及率仅为10%左右,尚属初级普及阶段,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国家对平板电视能效监管力度的提升,以及节能产品消费趋势的引导,低能耗的LED电视或将逐步成为未来电视市场的主流。
观点:随着平板电视能效标识制度的推广,不能达到市场准入门槛的高耗能产品将逐渐被淘汰。另外,能效标识的张贴会对市场消费趋势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拥有了更为直观的能耗评价依据的消费者将更倾向于选购节能产品。
事件一:合资彩电巨头纷发布重组计划
日元近期升值压力加大,原材料涨价,令包括索尼和松下在内的日系电子巨头交出不理想的财报成绩。为此,日系彩电巨头纷纷发布了重组计划。
索尼电视机业务危机重重,过去七年其电视机业务一直亏损。面临亏损压力,财报发布当日,索尼亦发布提高电视业务盈利能力的计划,“改变追求销售台数增长的业务模式”。根据该计划,索尼从11月起重组电视机业务,分成自有液晶电视、外包和下一代电视机三个部分。此外,索尼将2011财年全年电视销售台数调低为2000万台。索尼称,电视业务调整后,2011财年预计销售收入将为8750亿日元,并产生1750亿日元亏损。
日子同样难过的还有松下,松下日前发布史上最差半年财报,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了1362亿日元的亏损。由于重组亏损的电视机业务耗费巨大,松下预计全年将亏损4200亿日元。松下正在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计划裁员1.7万人并关闭70座工厂。据外电报道,由于受到来自三星和LG的竞争压力,松下称,公司将年度电视销售预估从2500万下调到1900万台,并且正将注意力集中到诸如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充电电池等产品领域。显然,随着电视的增长放缓,盈利挑战愈大,日系彩电巨头已纷纷缩减规模过冬,并筹划转型。
而另一跨国电子巨头荷兰公司飞利浦比日系巨头们更早转型,目前基本上已经放弃电视业务。索尼发布财报当日,飞利浦正式宣布剥离电视机业务,将与冠捷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并将电视机业务交给该公司,该交易预计在2012年第一季度完成,飞利浦与冠捷持股比例分别为30%和70%。
万维观点:合资电视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自己的财政问题,纷纷的发布了重组计划以此来解决现如今的危机状况,日系彩电巨头已纷纷缩减规模过冬,并筹划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