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为GX1 右侧为NEX-5N
色块区域则是单纯的对比降噪能力了,从这方面看来索尼NEX-5N还是较为出色的,虽然降噪为最低设置,但是对于噪点的抑制依旧很强。
·RAW画质对比 真实实力皆在此
然后我们继续比一下RAW画质,RAW部分由于基本上不受相机处理器的表现,所以对于希望更大后期空间的朋友来说更具备参考价值,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图片:
左侧为GX1 右侧为NEX-5N
(参数
图片
文章)
RAW模式下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噪点以及细节的同步增多,不过NEX-5N仍然要比GX1优秀了不少。
左侧为GX1 右侧为NEX-5N
同样是细节保留能力,这是RAW文件的强项,NEX-5N继续维持他的优势。
左侧为GX1 右侧为NEX-5N
这组照片在没有降噪的情况下比的就真的是硬功夫了,我们可以看到GX1在这项测试当中还是输给了NEX-5N不少,有点让人遗憾。
·总结 M4/3系统画质仍要努力
好了看完了样片大家感觉如何呢?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作为M4/3系统当中画质最为优秀的产品,松下GX1在画质方面相比NEX-5N
(参数
图片
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他诸如46万屏幕(对比NEX-5N的92万),1080/60i摄像(对比NEX-5N的1080/60p)等方面都是一些不足,X镜头虽然体积小巧,不过昂贵的价格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松下GX1最为尴尬的地方就在于在体积相似的情况下无法达到与NEX-5N同一级别的画质,从结果推断看其成像质量甚至不如索尼上一代产品NEX-5C
(参数
图片
文章),而且这种差距无论是低感还是高感全部存在,从色彩、通透感、锐度再到暗光下的细节都要略逊一些。
左侧为NEX-5N 右侧为松下GX1
所以说松下在微单这条路上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虽然松下拥有自主研发的CMOS传感器的实力,不过面对在这个行业打拼多年的索尼还是显得有一些乏力,更高的像素密度在没有足够先进传感器工艺配合的情况下导致了成像效果不尽如人意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