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端中央边缘对比
通过观察广角端的中央边缘画质对比后我们发现,当光圈开到最大F3.5时边缘成像偏软,不够扎实,但当我们将光圈缩小两档后,成像质量就有了较大的改观。笔者认为该镜头在光圈为F8时,其成像质量达到了最佳状态。再往后随着光圈的进一步缩小,镜头衍射也开始不断加重,在镜头收缩到到最小光圈F22时,画面产生了略微的模糊,图像不再清晰。
长焦端中央边缘对比
相比于广角端,该镜头在长焦端光圈最大F6.3时就已经达到了最佳的成像质量,线条清晰,锐度较高。再往后同样是因为衍射的缘故,画面成像质量逐步下降,以至于当光圈达到F22时中央的成像质量都有了较大的下滑。
·星芒、焦外和眩光效果样张
下面我们看看该镜头在夜晚时的拍摄样张。
焦距:50mm 光圈:f/20.0 ISO感光度:200 长时间曝光
曝光时间:20/1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0 ISO感光度:200 星芒效果
曝光时间:10/1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200 焦外效果
曝光时间:20/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800 逆光样张
曝光时间:1/4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从该镜头焦外效果来看,其焦外光斑虽然够“圆”但是还不够“润”,有较为明显的二线性存在。从最后一张样张中我们发现,该镜头的抗眩光能力还有待提高,画面中有明显的“鬼影”出现。
·微距效果样张展示
既然微距功能是该镜头的一大亮点,自然我们也是不会错过的。奥林巴斯M.Z 12-50mm镜头可以进行最大0.72倍(等效35mm)放大倍率的特写拍摄。微距拍摄时其最近对焦距离可以达到20cm,这个距离指的的拍摄物体到焦平面的距离,而不是镜头前端到被拍摄物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