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给“90分以上的学生”以“美国教育哲学的培养”
杨振宁说,中国学生应该区别对待,90分以上的学生应该“以美国教育哲学的培养”。这就像一个台湾大学校长说的:“大学的任务不是尽量把学生变成人才,而是尽量不要干涉学生成为人才”。对90分以上的学生实行自由主义个人发展哲学,尽量给他们提供他们发展需要的资源,而不是把自己设计的任务(作业,考试,课程)强加给他们;给他们参考前人的成果(发现了什么)和思想方法(怎么发现的),但不强求他们一定要马上学习、采用这些既成思想价值,这样虽然短期内他们不能像职业学校学生那样短期培训就能上岗劳动,但长期上可以培养出有独立人格、能独立探索的领军人物。人类知识的最初积累,不就是因为一部分人能脱离既定的生产劳动模式(短期求利的行为),而有自由时间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么。
美国的教育哲学决定了美国在全球经济的价值链中处于最高层的“研究开发”一端,是世界的“头脑动物”,而中国则是“肢体动物”。这显然苦了中国那些向往研究开发的青少年:他们大多必须经历痛苦的国内本科应试教育,才可能出国得到更多自主学习研究的自由。再进一步说,凭什么中国一定要作纯粹的世界工厂,受经济和政治权利的双重剥削?如果中国本土的科学和社会精英被学生和民众由衷地支持,事情就不一样了。
中国不应该成为世界的厨房和厕所,我觉得理想的精英地区/非精英地区的分布不应该是永远让世界上某个地区集中做非精英的事,而应该是每块田都有一个精英中心点像喷泉一样灌溉,这样才不至于让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科研、经济和社会道德、法制水平跟世界平均水平有太大的滑坡。
因此中国要有自己的世界级科技、商业、思想领袖。首先可以改变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决定经济能力。经济能力决定进一步追求科学和政治权利的空间。而要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首先就要建立一个与现行教育制度竞争的学生发展方略。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给90分以上的人以自由发展空间?
我前面一个帖子说到计算机、数学、理论物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哲学性的领域的尖子看上去特别需要早期的自由。这是由于他们从事的主要是思想活动。尤其是计算机和数学专业的学生其实最有可能成为新的思想家,对某个自然或社会问题提出新的理论模型。而这种思想活动是最需要独立思考、站在当代的角度分析前人思想的缺陷和矛盾的。
不光是少数思想者,其实广大学生在空闲时间也是可以加入这种思想探索的。知道应该独立思考、做自己头脑的主人的人民才是伟大的人民。
至于“为什么不给90分以上的人以自由发展空间”,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人说是中国缺乏大思想家、大师,所以中国的尖子学生喂不饱。这个是错的。互联网时代,思想的交流没有空间限制,中国学生把英语学好,完全可以跟世界上最好的思想家交流;第二,主流精英思想界和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同等重要的。我认识一个学东亚政治的美国大学生,他平时不上什么论坛,专门看《卫报》、《时代周刊》等主流精英刊物,我当时就提醒他说“自己的判断也是同样重要的”,否则就是盲从、盲目维护既成的主流精英文化。
以上是所谓“文化因素”。我再说说“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所谓经济因素就是说如果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自量力”,都想做思想家、科学家,不想做普通职业,那么会不会高不成低不就,反而降低了社会的经济产值?这显然是客观存在的。商业和科学都是高风险的行为(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不能预知),人也有“少年英雄”和“大器晚成”之分,这就需要人自己去把握,去权衡,去做暂时的妥协。是的,“学会权衡”确实是大多数成功科学家和商人必须自己学会的一课,就好像赌博不应该孤注一掷、无限投入的道理,但这不等于说我们就不应该给学生这个学会权衡的机会,这个经历失败的机会,这个挑战“不可能”的机会。这不仅是机会,也是学生最基本的自由权利。
所谓政治因素就是怕有头脑、敢想敢做、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民动摇上上下下的既成领导地位。这个“问题”怎么办我暂时没办法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