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本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父辈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冷战。
冷战:ColdWar,意识就是指对抗双方都避免正面的军事接触,通过局部的代理人、科技、军备竞赛的方式进行对抗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冷战就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竞争对抗。两方都竭力拉拢同盟国增强实力,北约与华沙组织隔岸对抗,而同时双方也在军事、科技、文化方面进行“不正常的装备竞赛”,苏联人率先实现太空梦想,而美国人紧接着率先登陆月球。双方就像打足了鸡血一样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搏斗。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美国60年代经济危机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苏联常年畸形的经济发展导致的“苏联解体”,曾经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塌。
冷战:竞争畸形发展的产物
我们的古人常说“以史为鉴”,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手机市场:
手机行业巨头的竞争:苹果与Google
一款Android手机从谍照曝光、参数泄露、正式发布、促销开卖这个流程走下来,我们的网友最关心就是硬件配置。单核1GHz、单核1.4GHz、双核1GHz、双核1.2GHz。ARM Cortex-A9核心、OpenGL2.0渲染、Snapdragon处理器、TI OMAP4XXX系列芯片组我们都是如数家珍。我们争论屏幕的大小、我们讨论像素的高低、我们讲解内存的大小,似乎硬件配置就是手机的一切。那么问题来了:Andorid手机是不是也进入了“不正常的装备竞赛”?软件真的发展到需要一年提升两次硬件才能运行的吗?
Android手机的硬件配置永远都摆在第一位
无论是小米手机还是国外发布的Andorid旗舰产品,无一例外的都把硬件配置列为第一大卖点。在这个动辄“双核”、“旗舰”、“超大屏幕”等词汇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手机的“冷战”时代是不是已经来临?
硬件与软件:硬实力与软实力
硬件的诞生一直都是伴随软件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一款Android手机HTC Dream采用的是高通MSM7201A处理器,主频为600MHz,早期搭载Android1.5系统。而最新的Andorid手机已经采用双核Nvidia Tegra 2芯片,主频为1GHz,Android赶上了好时候,两年的时间CPU就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
硬件的发展让手机具备更为强大的动力
硬件配置的快速提升带来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更好的硬件让整个手机的性能更加的出色。在反应速度、画面渲染与加载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从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开始OpenGL2.0显卡渲染开始逐渐在智能手机行业普及,从此手机的UI效果开始逐渐加入多层渲染技术,在动画的华丽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都是硬件带给我们的好处。
软件的提升让硬件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在硬件提升的同时,软件方面的发展同样需要跟进,再好的硬件也需要硬件来执行,同时不同的软件之间的优化程度也是不同的。每个软件需要针对CPU的性能、提供的API接口进行相应的适配,同时根据屏幕的分辨率以及触控传感器进行调试达到最佳的性能。每款手机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针对不同的厂商的硬件进行调配工作,同时软件工程师夜以继日的研发让整个软件的流畅程度、运行效率更好。可以说每一款手机都是厂商研发实力的象征。
手机当中的“硬件”和“软件”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军事”与“经济”。硬件与软件的发展永远都是协调式发展。然而手机行业是否是向我们所说的那样发展呢?没有,至少Andorid系统不是这个样子的。
Android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现现在终于取得了让所有人瞩目的成绩,每天有超过55万台的Andorid手机在全球被激活,共有39个厂商在夜以继日的扩充Andorid机器人军团,无数的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跃跃欲试。在北美地区Andorid已经成为市场保有量第一的智能手机,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