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 60.4,属于明显升高,(参考值:0-18 U/L),多为合并心肌炎所致。
肌酸激酶同功酶,对心肌炎的诊断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一般比正常值超过3个标准则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它是一种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并发小儿心肌炎,孩子以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 60.4,多为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所致。
建议在治疗手足口病的同时,按心肌炎进行治疗。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如果能及时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治疗,可提供其抢救率。因此,笔者通过对我院167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I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手足口病患儿167例,其中男95例,女69例,年龄5个月~8岁,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正常对照组32例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儿童,年龄9个月~9岁,其中男17例,女15例。
1.2 方法:手足口病患儿入院时静脉采血3 ml,对照组由保健科提供标本。分离血清后用终点法测定CK-MB,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所有步骤按操作规程进行。
1.3 仪器和试剂:测定CK-MB使用日本产奥林匹林AU2700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品,所有质控结果均在控。测定cTnI采用罗氏cob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和质控品均来自罗氏公司,质控结果在控。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
2 结果
本院检验科的正常参考CK-MB>25U/L为阳性,cTnI>0.3 ng/ml为阳性。试验组中两个项目的阳性率见表1,CK-MB阳性率为72.5%(121/167),cTnI阳性率为1.7%(3/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手足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K-MB和cTnI检测结果见表2,两组CK-MB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TnI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20世纪50年代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性的常见传染病,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可以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分的皮疹或疱疹。本病预后一般较好,但合并严重心肌损害,肺水肿等并发症时会引起死亡,因此,对于重症HFMD患儿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成为抢救的关键。而重症HFMD患儿心脏损伤广泛存在[2],而CK-MB一直是判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心肌是酶丰富的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可防止酶的溢出,血清中的CKMB和cTnI均正常,当心肌受到损伤时,CK-MB和cTnI可以增高,且受损程度呈比例,可直接反映心肌的损害程度[3]。CKMB在心肌细胞损伤3-6H即可升高,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损伤最灵敏和特异的指标,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极低,本文研究表明,手足口病组CK-MB与健康儿童组比较,其值明显升高(P<0.01),因此早期怀疑患上HFMD的患者,检测血清中的CK-MB的指标必不可少,可根据CK-MB的高低,提示心肌的损伤程度,病情的轻重,这表明CK-MB是手足口病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两组中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很多研究表明[4],cTnI是心肌特异性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当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时,cTnI通过破损的细胞膜释放入血,在血液中持续较长时间,因此,cTnI在诊断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中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持续时间长,可早期诊断等优点。本文中167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3例cTnI升高,阳性率仅为1.7%,表明随着对手足口病的深入研究,各种监测,治疗方案的推广报道,对本病的防治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本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手足口患儿的心肌损伤率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减少死亡率。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C71)感染诊疗指南[S],2008.
[2] 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芊.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3] 魏 健.血清心肌酶谱改变患儿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821.
[4] 许之民,赵美华,陆秋芬.cTnT、cTnI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1,6(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