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腔进镜,顺利到达回盲部,可见回盲瓣及阑尾开口,退镜观察,肠腔通畅,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粘膜表面光滑,血管走形清晰,未见溃疡、息肉及肿物。距肛缘60cm可见I型息肉,大小0.3cm×0.4cm,表面光滑,反复换气后,使用混合指数3,行电切术,术中顺利,未送病理。距肛缘10cm以远可见粘膜片状充血、高度水肿、粗糙,血管走行模糊不清。距肛缘5cm处取检1块送病理。创面均喷洒血凝酶后未见出血。(部分肠断肠道准备差,视野不清)
结肠,通常叫大肠。从右下腹向上到肝脏下边的部分叫升结肠。肝脏下边转向左侧到脾脏下边的部分叫横结肠,脾脏向下到左下腹部的部分叫降结肠,继续向右下的部分呈“乙”字形叫乙状结肠,大约到人体中线的位置。从这里向下直到肛门的一段叫直肠。
1,从上述肠镜检查看确实有直肠炎。
2,直肠基本位于人体盆腔的中线,所以一般不会左侧疼痛。并且人体的内脏的疼痛反应在人体表面可以不在病变的体表投影部位,甚至可以离病变部位很远。医学名词叫“牵涉痛”。所以,不是那儿疼痛就是那儿有病。只能供诊断参考。
患者主诉直肠出血或直肠排出粘液,由淋病,单纯疱疹或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直肠炎可伴有强烈的肛门直肠疼痛。 直肠炎
便秘与腹泻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丝,大便时肛门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表皮脱落,有时成裂口发痒,下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不适。 直肠炎的症状有腹泻、腹痛、腹胀等,需要注意的是,直肠炎也可引起强烈的肛门疼痛,因此当出现肛门疼痛时,应认真诊断,通过电子肛肠镜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直肠炎患者主诉直肠出血或直肠排出粘液,由淋病,单纯疱疹或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直肠炎可伴有强烈的肛门直肠疼痛。诊断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确定,可发现直肠粘膜炎。通过涂片,取自直肠壁的组织进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致病原的培养;对显微镜下识别多核巨细胞的Tzanck试验;梅毒血清试验和大便难辨梭形样菌的评估而诊断。有时需要粘膜活检。 可见,在诊断肛肠疾病时,尤其是对一些直肠炎的病例,不能单纯依靠直肠炎的症状来诊断,通过电子肛肠镜和X线检查评估肠道的其他部位可能具有价值。
结核性直肠炎的早期症状
患者感觉直肠部不适,有时便秘、腹泻交替,随病情进展症状多以腹泻为主,粪便呈稀水样,混有脓血、味臭、里急后重、下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
慢性直肠炎的早期症状
便秘与腹泻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丝,大便时肛门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表皮脱落,有时 消化系统
成裂口发痒,下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不适。
放射性直肠炎的早期症状
直肠流血,为鲜红或暗红色,多在排便时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尔大量出血。破溃后有坏死组织脱落排出,有臭味,肛门直肠部酸痛或灼痛,以后因括约肌受刺激而出现里急后重。
慢性直肠炎的四大症状
1.便秘与腹泻交替; 2.便中含有粘液及血丝; 3.大便时肛门口出现灼痛症状,因为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表皮脱落,有时成裂口导致发痒; 4.下腹部出现胀满不适症状、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出现不适。
直肠炎的一般症状
便秘与腹泻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丝,大便时肛门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表皮脱落,有时成裂口发痒,下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不适。 指诊可触到直肠粘膜弹性减弱,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或有疤痕。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肥厚,色黄白,被覆粘液,擦去粘液,可见粘膜表面不光滑,个别部位有糜烂。细菌培养和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放射性直肠炎的症状体现
直肠炎有镭照射治疗史,大便带脓血、粘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直肠镜下可见肠壁充血、肿胀呈赤褐色,或已浸润、变硬、坏死、溃疡、穿孔,最后形成狭窄。病理检查可见细胞急速分裂,纤维组织肥大,血管、淋巴管扩张,管壁变性,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症状体现
溃疡性直肠炎是直肠炎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直肠功能紊乱。 如果病情变轻,可只有间歇性的直肠小量出血,常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有些患者表现为便秘,是炎症的直肠痉挛所致。便秘、左下腹痛和排小量血便是溃疡性直肠炎的典型症状表现,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不会发生大出血,病程间歇发作,不易治愈,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癌变。 也有些患者虽患有溃疡性直肠炎,但其并没有便血的症状,而只是排便次数增多且为不成形的软便,且多发生在早上,要排2到3次不成型软便,而在一天的其余时间则与正常人一样。本病并不发生大出血,亦可有结肠外的表现,但及少见。
直肠炎的5个征兆
A.肛门或直肠附近的疼痛和不适,例如发痒 B.经常有想排便的强烈感觉 C.肠道状况发生改变,例如便秘、泻肚子 D.直肠出血 E.发烧